本報訊(記者 馮佳)在全球經濟大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加的情況下,新辦企業如何走好發展壯大之路?江蘇金美誠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創辦人趙振清表示:創新與進取是企業常青的不二法則。他表示,在拓展的關鍵時刻,金融機構的及時介入,給予資金、服務等綜合金融解決方案,為企業闖關奪隘提供了不竭動力。
“90后”的趙振清,本可以端著“鐵飯碗”安穩度日。但偏偏他敢闖、敢拼、愛創新,在舒適圈中沒多久,就果斷選擇離開,開始在紡織業、金屬業中摸爬滾打。2020年1月,趙振清夫妻倆砸了200萬元,找廠房、進設備、招技術工人……一條全新生產線正式“上馬”。
在他的把控下,企業并沒有經歷創業時期的舉步維艱,運作到年底,就收回前期投入,并走上了擴大再生產的步伐,廠房從800平方米增至6000平方米,產線增至三條,產能增長了五倍。
首戰告捷,趙振清又開始謀求新的增長點。“如果只是滿足于現在的訂單和規模,萬一下游供應商需求變小,企業就會受沖擊。”他說,在穩定后,先想到的還是得創新,得有新技術上馬,在新技術的加持下,擴大企業產品和服務,進一步向更多下游供應商的需求進軍。
2022年,金屬工業制品的“拉拔”生產線進廠,開展冷拔、復合管等后道加工。有了這項技術后,等于更進一步滿足了下游廠家的需求,訂單量繼續穩步增長。
嘗到甜頭后,他依舊在新技術的道路上求索。2023年,又一項具有專利證書的翅片技術上馬,廠子開發翅片管項目、引進翅片管機5臺、增加焊機等設備,繼續完善后道配套加工。
盡可能延伸產品端、服務端,滿足下游供應商的需求,讓企業的客戶數與訂單量保持穩定,這也是行業困局中,企業卻能逆勢而上的核心所在。“因為我們的設備、生產原材料等投入巨大,企業對流動資金的要求很高。”趙振清坦言,企業要良好運轉,需要保證千萬元以上的流動資金。民生銀行在企業首次擴張時就提供了抵押貸的幫助,讓企業能順利擴展廠房與生產規模,如今新技術上馬,又提供了信用貸緩解流動資金緊張的局面。他對銀行專業的團隊服務也表示高度認可。“客戶經理就像是自己企業的人,有任何金融相關問題都第一時間快速解決,高效、專業,很讓人放心。”他告訴記者,在多方合力下,如今企業正在向“專精特新”發起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