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馮佳)從2007年在高新區橫塘落戶開廠,到如今在吳中區胥口鎮拿下8000平方米廠房,下游客商遍布全球。福建來蘇打拼多年的蔣肇威帶領蘇州金嶸精密模塑科技有限公司走得很穩健。如今,企業開啟了“新征程”,在轉型加持下,未來可期。
蔣肇威回憶說,企業開辦之初,雖然難,但起點就是高點。盡管一切從零開始,但其有多年從業經驗的累積,技藝頗精、人脈熟絡的他,一下就把廠子撐了起來。“第一單是來自日本松下冷機的訂單。”他覺得,那時候做這行的還不多,競爭遠未到白熱化,企業的發展環境也挺寬松。
實際上,他所謂的寬松也只是相對后來日益“卷”的狀況而言,這個行業重資產的特點一直讓企業的流動資金不太寬裕。“成本確實很難控下來。”他坦言,就算當初只有300平方米的一個車間、10個左右的工人,他投入的設備成本也高達200多萬元,再加上采購原材料成本、工人工資和廠房租賃,企業要正常發展最要緊的就是必須保持一定的現金流。
“耐心,遭遇困境時的堅持不懈,我認為是企業還能較好生存的關鍵。”蔣肇威說,實際上,在企業步步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恰恰是整個行業走下坡路之時。當時,很多人一窩蜂跟風進入注塑行業,導致業內早早出現洗牌局面,是堅持不懈的信念讓企業過關斬將,毅然挺立。2013年,企業從高新區橫塘搬到更大的廠區吳中區胥口鎮,2018年,又一次搬遷,占地面積擴展至8000平方米。
一直以來的高增長,開始出現轉折是在近三年。蔣肇威坦言,整個行業競爭愈發激烈,放眼望去,周邊大大小小的同類廠子林立,價格戰死磕到底。如何讓企業生存不受威脅,首要還得保證現金流。去年,民生銀行姑蘇支行客戶經理葛松和鄭辰昊找到他,調研企業經營狀況,提出綜合金融解決方案。“民生惠”產品,是民生銀行在主動授信智能決策基礎上,引入內部存量數據、外部工商經營信息、稅務信息、交易結算等多維度數據,通過系統自動審批模型,對企業進行風險分層、精準畫像,充分挖掘并滿足企業額度需求的融資產品。針對小微企業法人和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主,擔保方式為信用,額度最高分別為300萬元、50萬元,授信期限最長5年、單筆最長3年,額度內循環使用、隨借隨還。“不僅手續便捷,主要是特別高效。”蔣肇威說,從企業有意向,發起申請到款項到賬,一周時間都不到,且利率優惠,為企業節省了資金成本。
金融機構的這筆資金,不僅緩解了企業的現金流壓力,更重要的是,為企業的未來轉型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蔣肇威透露說,企業正從材料入手,優化結構,研發高品質又輕量的塑膠材料,以實現金屬材料的替代,用途相當廣泛。如今研發已近尾聲,已進入產品測試階段,之后還要涉及一系列工藝上的優化,一切順利的話,不用多久就能大規模投產。有了這項前景可觀的新技術產品,企業的發展將再一次駛上“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