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家琪
“三個務必”發軔于中國共產黨治黨管黨的經驗總結、發展于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的歷史升華、滿足于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訴求、實踐于中國共產黨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的內在要求。作為共產黨員,我們當讀懂總書記殷殷囑托下我們這一代共產黨員應有的使命與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三個務必”發軔于中國共產黨治黨管黨的經驗總結、發展于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的歷史升華、滿足于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訴求、實踐于中國共產黨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的內在要求。作為共產黨員,我們當讀懂總書記殷殷囑托下我們這一代共產黨員應有的使命與擔當。
讀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背后的為民初衷。1925年12月5日,毛澤東主編的《政治周報》在廣州創刊。該刊撰寫的《<政治周報>發刊理由》指出:“為什么出版《政治周刊》?為了革命。為什么要革命?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一是把人民當作目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要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員干部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聚焦就業、養老、醫療、教育等重點領域發力,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生。二是把人民當作主體。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是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黨員干部要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充分重視人民的主體地位,在實踐中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保持同人民群眾的緊密聯系。三是把人民當作尺度。2024年相城區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恪守為民之本,以幸福指數節升印初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黨員干部要把人民滿意作為評判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進一步做精城市治理、做強基礎設施、做優公共服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讀懂“謙虛謹慎、艱苦奮斗”背后的奮發斗志。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理念,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相融通。如《尚書》里有“滿招損,謙受益”,《禮記》里有“謹于言而慎于行”,《周易》里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是強化憂患意識。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精神特質,是砥礪中華民族勇毅前行和戰勝困難的強大精神力量。黨員干部在實際開展工作中,要時刻保持如履薄冰的嚴謹態度,科學預判各種潛在的風險挑戰,始終保持強大的戰略定力,用聯系發展的眼光看待事情的發展。二是強化大局意識。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相城“項目建設推進年”。黨員干部要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上發揮表率引領作用,把相城工作放到更大格局、更廣范圍中去謀劃和思考。三是強化責任意識。“為官避事平生恥,重任千鈞惟擔當。”黨員干部要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政治,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硬道理,扎實推進“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以實踐成效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相城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讀懂“敢于斗爭、善于斗爭”背后的歷史擔當。矛盾是普遍的,我們都要敢于承認和直面矛盾,這是“務必敢于斗爭”的哲學依據。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辯證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方法,這是“務必善于斗爭”的哲學依據。一是堅持問題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時代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只要科學地認識、準確地把握、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黨員干部要增強問題意識,既看“高樓大廈”又看“背陰胡同”,真正把影響相城高質量發展的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二是堅持自我革命。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把“自我革命”作為我們黨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黨員干部要把握好在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實踐中的九個問題,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相城新實踐提供堅強保障。三是增強本領能力。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黨員干部要努力克服能力不足、本領恐慌,積極投身斗爭一線,以頑強斗爭精神、高超斗爭本領,奮力在新的趕考之路上交出優異答卷。
★作者單位:相城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