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言奇
作為國內首部心理音樂劇,《花開河西巷》情節生動,感人頗深。從社會治理與社會建設視角解讀,該劇告訴我們:加強社會支持是精神疾病患者康復的關鍵所在。所謂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社會支持,就是通過改善、拓展、調動患者的社會資源,為他們提供物質援助、情緒支持、康復服務、社會接觸等。人具有社會屬性,人的行為與情感深受社會環境的影響。精神疾病與社會環境密切相關,精神疾病患者情感、思維和行為等方面的障礙,不僅需要依托藥物與技術的治療,而且需要依靠社會支持的療愈,幫助其有效地回歸社會和正常生活。社會支持越強大,就越有助于推進這一過程。正如該劇主題曲所說的那樣,“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而破解“孤島效應”的最佳途徑就是提供強大的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包括正式支持與非正式支持。正式支持是基于制度安排而提供的各種支持,包括政府、單位、社團、社會服務機構等提供的支持。正式支持為精神疾病患者起到“兜底作用”。劇中的康復驛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正式支持載體。康復驛站改變了醫療機構單純強調治療的不足,立足社區康復,秉承“社會化、系統化、開放化、參與化”的理念,將患者融入社區之中,為患者提供多元化的康復服務和支持,致力于提升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參與能力以及就業能力等,是患者回歸社會的“最后一公里”。劇中的社會工作者也是重要的正式支持者。姚站長就是一個典型,她25年如一日,用專業的方法與無私的愛心為患者提供心理疏導,鏈接社會資源、輔導患者家屬、溝通協調鄰里。正是千千萬萬姚站長這樣社會工作者的付出,點亮了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復之光”,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僅有正式支持還是遠遠不夠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復同時離不開非正式支持。非正式支持是基于血緣、地緣、感情因素而提供的各種支持,包括家人、親戚、朋友、社區、志愿者等提供的支持以及精神疾病患者之間的相互支持等。非正式支持在專業性方面不如正式支持,但卻是精神疾病患者“走出精神孤島,穿過有礙圍墻”的關鍵所在。國內外均有研究表明,精神疾病患者所獲非正式支持越多,融入社會的程度就越深,二者呈明顯正相關關系。劇中的幾位主人公,雖然情況各異,但康復歷程均與非正式支持密切相關。小江的病情反反復復,與鄰里環境有著非常大的關系。鄰里的偏見與歧視導致其病情惡化,病情惡化又使得鄰里進一步疏離,形成“惡性循環”。劇中歌詞“街頭巷尾,議論紛紛;偏見歧視,肆意辱罵;惡意如洪水猛獸肆虐,妄想如分身黑影傾軋”就是最生動的寫照。小江最終病情好轉,一定程度上在于打破了這種“惡性循環”,獲得了鄰里的理解與尊重。上官夭夭的問題始于家人,父母再婚各自重組家庭加之奶奶去世,導致她陷入抑郁,但“解鈴還須系鈴人”,正是母親“遲來的”關愛,使得她逐步走出了困境。當然,同伴群體也是精神疾病患者康復重要的非正式支持力量。在康復驛站這個溫馨的空間中,小群體成員之間互相支撐、抱團取暖,對每一個患者的康復都有著特殊的意義,作用是其他主體所難以替代的。
綜上所述,只有發揮多元主體的作用,構建強大的社會支持體系,才能更好的將精神疾病患者融入社會,促進他們的康復。結合當前實際,還需在以下環節加以夯實。一是進一步加強正式支持。要加強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精康服務機構的鏈接與合作,發揮專業組織與社工機構的特長,形成完善的支持體系;要完善精神疾病患者救助、就業、權益保障等方面的法規政策,探索強化人力資源與調動公眾參與方面的激勵措施;要加強資金投入,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需求與照護需求。劇中結尾姚站長帶來一個好消息,市里正在籌建全日制的托養機構,收留60歲以上精神疾病患者,就是托底保障的重要舉措。托養機構將解決不少精神疾病患者對晚年生活的后顧之憂,使他們不至于老無所養。二是進一步發揮非正式支持的作用。要結合社區治理,有效利用社區陣地作用,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尤其發揮社區骨干與志愿者的作用,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各種服務與支持;要發揮朋輩群體的作用,培育部分康復者成為“朋輩支持者”,為有需要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陪伴、情緒支持、經驗分享等服務。三是塑造包容有愛的社會環境。精神疾病患者的療愈,離不開包容有愛的社會環境。從劇中可見,世人對精神疾病患者還多有偏見,“電視上放的那些瘋子,都殺人放火”“斷絕交往才是自保的前提”等刺耳的話語,昭示著包容有愛的社會環境建設還任重道遠。今后需通過加強社會建設、加強宣傳教育、加強輿論引導等措施,提高公眾對精神疾病患者的認知和理解,減少污名和歧視,讓更多人愿意接近他們、接納他們、關心他們,不再談“精”色變。
精神疾病患者作為典型的社會困難群體,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關愛,共同為其康復撐起一片藍天。相信通過政府、社會以及你我個體的共同努力,形成社會支持合力,不僅讓關愛之花“花開河西巷”,更要“花開滿中國”。
★作者系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教授,蘇州大學東吳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