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琳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集成電路產業是催生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蘇州高新區全力打造“蘇州智造”“芯”高地,還可以突出“四個聚焦”。
聚焦“新技術”,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新技術不僅重塑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更為各行各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技術創新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作為集成電路產業重點細分領域,光芯片與光刻膠的發展層級很大程度地決定或影響著技術水平的自主性與創新性。高新區可以大力發揮在光芯片等細分領域的特長,加快提升光芯片研發制造能力,聚焦高端光芯片及關鍵材料,依托長光華芯、因林光電等一批光芯片核心企業,著力突破光芯片中共性關鍵技術,引領光子產業創新發展。
聚焦“高精尖”,加大培育成果轉化優勢
立足全球視野,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按需引才策略。一是探索高校教師與企業共培共享共用新機制。構建教師互培、互聘機制,以企業需求為主導,組織教師赴企業學習鍛煉,吸納有課題研究能力的教師和工作能力優秀的企業骨干,實現校企雙贏。二是加強蘇州本地高校微電子專業學科建設。推進南京大學集成電路學科相關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學科等“國字號”平臺向蘇州校區延伸。強化蘇州科技大學微電子、光電等優勢學科建設,擴大集成電路方向招生規模。三是以產城人融合發展持續打響蘇州人才招引品牌。用好用足各級人才政策,加快集聚全球集成電路領域高端人才。不斷完善和優化現有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及人才政策,充分釋放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創新活力,助力打響“人到蘇州才有為”人才品牌。
聚焦“高價值”,打造“高新”特色優勢領域
一是依托蘇州市集成電路創新中心,堅持培育和引進相結合,鼓勵行業領先企業落戶蘇州高新區,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打造國際領先的產業集聚區。二是著力完善創新聯合體體制機制。支持建立由企業主導的場景導向型、由科研院所主導的技術導向型、由政府主導的“揭榜掛帥”型等多種形式的創新聯合體,牽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拉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三是精準推進強鏈補鏈延鏈。按照產業鏈布局,培養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開展產業鏈招商、構建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建強產業鏈行業聯盟和協會等。通過開展聯合創新,集中攻關解決“卡脖子”難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聚焦“強動能”,創新金融賦能產業發展
一是通過市場化方式,繼續做大做強集成電路設計基金規模,鼓勵企業共同發起或參與設立產業鏈細分領域專項子基金,加大對優勢領域支持力度。二是大力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深化支持國資平臺升級“科創+產業+資本”“基金+基地”“基金+項目”發展模式,垂直孵化和導入一批技術領先型的創新創業團隊和產業牽引型的重點關鍵項目。三是通過市、區聯動風險補償并引入市場化擔保方式,采取差別化的風險補償責任分擔機制和多層次、多元化的風險共擔體系,引導銀行機構加強支持蘇州高新區內光子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四是加強適合集成電路產業特點的保險產品供給,探索建立集成電路保險共保體及大災風險分散機制,支持自主安全可控裝備、軟件、材料,研究制定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保險費補貼支持政策。
★作者系中共蘇州高新區工委(虎丘區委)黨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