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潔 趙 彬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基層治理現代化開始進入制度調整、體制變革與機制創新的關鍵階段。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社會治理體系,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可見,進一步優化基層網格化治理效能,提升網格化治理水平已成為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的一個重要課題。
新治理呈現新特色
近年來,張家港市基層網格化工作持續加強網格化社會治理,呈現出治理更強調服務性降低管控性、服務更強調主動性降低被動性、主體更強調多元性降低單一性等顯著特點。
治理更強調服務性,降低管控性,治理理念不斷深化拓展。堅持精細化思維,通過轉移治理重心、整合治理資源、強化服務意識,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凸顯公共服務,實現重心轉移。通過把勞動保障等工作納入網格化管理并調整完善入格事務清單,網格工作開始強調為網格內的居民群眾提供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方面的綜合服務。下移治理重心,整合治理資源。推動治理重心向村(社區)下移,最大限度推動社會治理向末梢端延伸,通過重構基層社會治理單元,下沉黨政資源的同時有效整合市場和社會資源,推動基層治理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再生產。堅持人民至上,強化服務意識。推動各方力量下沉至基層,搭建駐網格單位和在職黨員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平臺,著力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服務更強調主動性,降低被動性,治理效能不斷優化提升。堅持創新化思維,通過創新治理模式、豐富網格陣地、開展主題活動等方式,不斷挖掘和釋放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內生動力。主動創新治理模式。實施“精網微格”工程,構建貫通“區鎮(街道)—村(社區)—網格—微網格—家庭戶”工作鏈條體系,同時開展“網底工程”“大黨建 微網格”等專項行動。主動豐富網格陣地。除培育打造“沙洲網事”民生服務平臺,設立“板凳議事廳”等日常議事載體外,還探索用好如“反走私綜合治理”類專項管理平臺,創新建立“網格吹哨、部門報到”反走私聯動響應等機制。主動開展主題活動。如開展電信網絡反詐宣傳“網格百日行動”試點工作,啟動“沙洲網事”基層系列行活動,通過文藝匯演、網格夜市、公益集市等形式展現區鎮網格化管理特色主題,提高網格化工作知曉率。
主體更強調多元性,降低單一性,治理局面不斷演化形成。堅持系統化思維,準確把握網格化運行管理的內在要求和基本特點,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立足黨建賦能,強化組織保障。建成“村(社區)黨委—自然村(小區)黨支部—村(居)民小組黨小組”三級網格化組織鏈條,并發布全市網格系統“紅網先鋒”黨建品牌。同時,積極發揮老黨員、樓道長、海棠先鋒等“微網格聯絡員”作用,有效整合治理一線的“根須力量”。調動社會組織,發揮紐帶作用。推進“網格+民主協商”模式,搭建網格協商議事會、懇談會、理事會等平臺,進一步優化議事會人員結構,提高議事會中青年比例,推動社會組織運用專業能力開展社區議事協商。發動居民參與,拓寬管理渠道。充分運用“互聯網+”方式,組建覆蓋全市網格的網格自治群、網格共治群等居民微信服務群,并廣泛發動區鎮(街道)領導、“三官一律”、“兩代表一委員”等入格進群。
新時代新治理面臨新挑戰
近年來,張家港市網格化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實際治理過程中仍然面臨基層社會矛盾交織、風險增加等多重挑戰。
網格員隊伍能力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一是網格員隊伍還可以進行更細致地調整與重組,進一步厘清人員隸屬,優化人員調配模式;二是網格員隊伍管理考核機制還可以更健全,進一步推進能上能下常態化;三是網格員隊伍教育培訓體系還可以更完善。
網格化治理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一是部分網格員需承擔村(社區)及條線雙重工作任務,工作責任界限不明確;二是指揮平臺的工作效能還沒有很好發揮,主要是功能模塊利用的效率還不高,分析研判的能力還不夠。
網格知曉率還需進一步提升。在省委政法委通報的2023年上半年測評結果中,張家港市的網格化工作知曉率位蘇州第二、滿意度位蘇州第七,無論知曉率還是滿意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培育新引擎激活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賦予江蘇“四個新”的重大任務,其中之一就是“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上實現新提升”。
協同聯動、服務滿“格”,樹立網格員隊伍“新形象”。針對目前網格員隊伍存在問題,迫切需要打造一支素質過硬且人員穩定的網格員隊伍。加強網格員人力資源統籌。一是通過遴選、轉崗等途徑優化現有專職網格員構成與規模,進一步厘清網格員隸屬,界定工作模式;二是按照工作職責,對網格員實行專業化分工,實現“身份化標簽”到“專業化標簽”的轉變;三是建立市級部門對網格員補助經費清單,保留清單內的經費逐步轉化為市級對下補助。健全網格員管理考核機制。一是精準聚焦核心職責和主營業務,制定出兼具實效性與針對性的多樣化責任清單;二是制定相應的動態調整、入口管理和退出機制,積極探索“跟班+督查+測評”機制,科學制定考核管理辦法。完善專職網格員教育培訓體系。加強“張家港網格學院云平臺”應用,發揮區鎮、街道“網格學院實訓基地”實戰效能,常態化、分層級、多領域開展培訓活動。
上下貫通、“新”欣向榮,構建網格化管理“新格局”。要以建強堡壘、鍛造隊伍、服務群眾為重點,健全黨建引領的多元協同治理機制,廣泛凝聚基層網格化治理多元協同治理合力。升級網格工作管理體制。進一步明確綜治網格員、微網格聯絡員、安全生產網格員的工作職責,按照所在職能職責和工作目標細化量化,明確每個崗位的具體職責。同時,發揮網格化聯動中心、各派出所以及各村(社區)的協同治理作用,將網格化聯動中心的考核權限下放至各派出所和村(社區)。提高技術治理水平。一方面,利用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手段搭建智能化公共服務平臺,推動“三大平臺”的集成應用;另一方面,進一步深化“熱網聯動”訴源治理聯動機制,增強網格員“訴前掌握、未訴先辦、接訴即辦”的能力,推動群眾訴求處辦調度扁平高效、專業規范,提升網格化治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智治善治、細“治”入微,激發網格化治理“新活力”。結合“精網微格”提升工程工作要求,進一步統籌整合網格資源要素,科學規劃“微網格”布局結構。吸納充實網格服務管理力量。打通網格化聯動的各個環節,組建“網格長+專職網格員+微網格聯絡員+微網格志愿者”組團式網格服務管理力量,切實提高網格化治理精細化、精準化水平。大力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形成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的基層社會治理風尚,同時建立起典型發現、培樹、宣傳、推介的長效機制,實現基層社會“微治理”。進一步提升群眾對網格化工作知曉率和滿意度。繼續組織開展“亮相”“亮牌”“亮服務”大走訪工作,依托“網格化+大數據+鐵腳板”治理機制,將人、地、事、物、組織等納入網格管理范疇,實現人在網中行,事在格中辦,真正將為民服務工作向下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作者龔潔系張家港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教研室副主任,趙彬系張家港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