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長榮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治國有常,利民為本。事實上,民本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核心范疇之一,對中華文明的賡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再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體現了歷代先賢對民本思想持續不斷的思索和踐行。
馮夢龍對民本思想的踐行
馮夢龍(1574-1646年)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字猶龍,蘇州人。馮夢龍自少年時代起就博學多識、頗負盛名。但他直到57歲才被補為歲貢,58歲就任江蘇丹徒縣訓導,61歲任福建壽寧縣知縣。盡管年過花甲,但他依然非常珍惜這次履新的機會。馮夢龍“一念為民之心”“大事小事,俱用全力”“有事無事,俱抱苦心”“以勤補缺,以慈輔嚴,以廉代匱”。他主張“下車即稔知瘠土”,不顧自己年事已高,跋山涉水,走遍壽寧全縣,調查了縣域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風俗、民情、地理、歷史等狀況,細致觀察了民間耕作、養豬捕魚、房屋乃至葬墓等民情以及各地的田地、物產等特點。他虛心向百姓求教,身體力行感受“壽邑之貧”“壽民之艱”,加深對各種時弊的認識。馮夢龍說為官者要“真心為民,實政及民”。他吁請上級捐資,修筑遭倭寇破壞殘破多年的城墻和四門,重立譙樓;他尋訪捕虎能手,發動百姓修繕城樓,捐俸,在樹林設置捉虎陷阱,為百姓消弭虎患;他治理的壽寧政簡刑清,縣監獄三間重監囚室和三間輕監囚室都“時時盡空不煩獄卒報平安也”。
馮夢龍勤政為民的同時,心系民生。壽寧九山半水半分田,糧食收獲十分微薄。加上自然條件惡劣,“一值水旱,外運艱難,立而待斃”。為改變這一局面,馮夢龍組織民眾開荒墾地,修倉貯糧,杜絕“稅外橫取”,大力發展農業,使得縣倉“三年以來,儲俱見谷”,確保“無饑”。馮夢龍可謂勤政為民、清正自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的這些民本理念踐行在他為官從政上,體現在《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著作中,記載在許多史籍中。他的廉政美名至今為蘇州當地人所懷念,“馮夢龍廉政教育基地”由此誕生。
馮夢龍任壽寧知縣時的崇禎七年(61歲),正是明王朝處于風雨飄搖、內外交困之時。但是,他在任為官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生動體現了對國家的忠誠、對百姓的愛護,絲毫看不出在動蕩歲月中為己逐利的私心。馮夢龍自陳:“惟天可鑒余生平作事不求名而務實。”從這一點來說,馮夢龍的這種情懷正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延續,是一種質樸的民本思想。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正是馮夢龍等先賢樸素的民本思想的升華,并賦予了時代新的內涵。新時代以來,人民生活水平連續邁上新臺階,實現了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重民生”就是要“讓老百姓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讓老百姓有更多的實惠,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興民德”就是要“教民以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民心”就是要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最牢固根基”。
馮夢龍民本思想與新時代好干部標準
馮夢龍“以勤補拙,以慈輔嚴,以廉代匱”的民本思想激勵著新時代黨員干部以先賢為鏡、以史為鑒,不斷增強廉潔意識、底線意識,永葆清廉本色,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廉潔氛圍,踐行新時代好干部標準。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是2019年3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羅馬會見意大利眾議長菲科時談到的:“我愿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寥寥數語,意涵豐厚,振奮人心,言簡意賅地道出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世界的辯證法,提綱挈領地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鮮明體現了黨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最新表達,是新時代好干部標準。
新時代好干部標準是始終保持與群眾血肉聯系。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傳家法寶。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做給老百姓看。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各項任務,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新時代好干部標準是始終用心用情解決群眾問題。從“向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亮劍”的反腐敗斗爭,到“一個都不能掉隊”的共同富裕。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的全面深化改革,到“讓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的莊嚴承諾。我們要在新征程上始終篤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聚焦解決就業、醫療、教育、養老等群眾最關心的問題,緊盯改革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堵點,拿出務實舉措、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從而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新時代好干部標準是具備現代化能力。能力是干事的基礎。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正處于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抓好干部自身能力提升比以往都更迫切、更重要。首先,要把政治能力的淬煉放在首位,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執行力、政治領悟力,讓個人的政治能力同擔任的工作職責相匹配,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其次,要注重提高領導能力。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更要善于站在全局看問題、作決策,聚焦工作全局綜合分析、科學決斷,有效破解工作難題。最后,要鍛煉過硬工作能力。隨著現代化建設進程深入,各方面工作越來越專業化、專門化、精細化,對于做好本職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相應對于專業能力、專業精神的要求也不斷提升。要自覺在工作實踐中找差距、明方向,做到術業有專攻,促進本領養成和能力形成。
新時代好干部標準是清正廉潔。黨員干部們必須保持正確的人生追求,真正做到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錘煉自身“能打勝仗、敢打勝仗”的本領。自覺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做到慎獨、慎微、慎權、慎欲,自警、自省、自重、自律,真正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嚴”,即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不僅不能觸碰黨紀國法底線,而且還要時刻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養高尚的道德情操,率先垂范、以身作則,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作者系相城區委黨校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