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主持人 王嘉言
近段時間來,零食界興起一陣“高學歷”風,越來越多的零食給自己打上“農科院研發”“農業大學監制”等標簽。但調查顯示,這些生產企業既沒有與科研院所合作研發產品,也沒有得到過科研院所的授權。
對此你怎么看?零食“高學歷”為何受歡迎?又如何去偽求真?本期留言板,我們討論這個話題。
觀點交匯
吐槽假的,渴望真的
鳳陽生
悠悠萬事、吃飯最大,唯美食不可辜負。如今,就連網紅零食也流行“高學歷”了,如“某某農科院”研制、“某某大學”開發,都成為一些零食的賣點。不過,原本憑借“高學歷”出圈的零食,卻在營養食品質量檢驗時“亮紅燈”,而相關的農業高校也回應“并非學校產品”。
教授燒雞、農科院麥片、彩色馬鈴薯鍋巴、高校月餅……“高學歷”食品現象的出現,反映了廣大消費者近年來消費心理的深刻變化:更加關注和追求食品的營養、安全、健康。“高學歷”食品是產學研的結合體,即高校、農科院研發成功后進行成果轉化,由相關企業生產加工并銷售的食品。既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信任感,也迎合了消費者對于健康飲食日益增長的需求。
商機當前,泥沙俱下。在直播帶貨的熱潮涌動之中,部分廠商為了蹭流量、沖銷量,選擇給自己的產品“學歷造假”,試圖通過高校和專業機構來提升產品優勢,該類食品在電商平臺銷售數據十分可觀。但調查顯示,部分網紅零食名不副實,涉嫌欺騙消費者。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學歷造假”網紅零食質量檢測不達標,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廣大消費者紛紛吐槽“學歷造假”食品,其實未嘗不是一種對于真正“高學歷”食品的強烈渴望。用好這樣的大好商機,需要法律、他律和自律等共同發力。
打擊造假行為刻不容緩
心源
熱銷零食打上“高學歷”標簽,自稱是“某某農科院”研制、“某某大學開發”,無非想讓消費者花高價購買所謂“品質更高、更綠色健康”的“高檔零食”。如果消費者能稍加思辨,就能揭穿商家的“伎倆”。
熱銷零食作為一種快速消費品,正規企業會在潛心研發基礎上,通過打品牌來開拓市場,而不良企業則考慮走“傍名牌”“蹭熱點”等所謂的“捷徑”。當下,行業內偽造“高學歷”就屬于其中的一種。由于營養成分不達標,這類“學歷造假”的零食不僅涉嫌虛假宣傳,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更會對科研機構的聲譽帶來一定影響。因此,打擊零食蹭“高學歷”這一造假行為已刻不容緩。
整治這類市場亂象,首先要立規矩,完善食品行業“學歷備案”機制。對于所有帶有“高學歷”標簽的零食,生產企業必須取得科研機構、高校授權,在產品送檢符合標準后,拿到市場監管部門認證的備案號并醒目印在外包裝上。其次要強監管,一旦消費者買到“假學歷”食品時,可向商家或平臺索賠,市場監管部門要主動出擊,嚴厲查處不法商家。第三,科研機構對于盜用品牌的行為要主動出擊, 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利。相信多措并舉“嚴監管”后,市場上的“李鬼”零食將無生存空間,那些真正營養價值高、健康天然的優質零食會受到百姓的青睞。
翻譯
搜索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