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評論員 望 路
錦繡魚米鄉,發展再出發。近日,江蘇省第一批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名單發布,1241個行政村(涉農社區)榜上有名,蘇州共計139個村上榜。這批上榜村是蘇州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的代表,也為持續推進鄉村發展提供了鮮活的經驗。
蘇州在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中不斷創造新經驗,各方面的指標處于領先位置,鄉村特色產業、自然環境優化、經濟發展水平,都獲得了長足進步。近年來,各地注重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一方面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激發發展活力;另一方面借鑒先進地方的好經驗,探索更高質量的發展新路徑。當前,從上榜村的發展經驗中獲取好經驗和好思路,有助于高質量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蘇州樣板”。
高質量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首先要堅持協調發展的理念,全面提升發展質量。這些上榜村這方面都走在了前列,并能展現出各自的發展特色。鄉村的底色是綠色,只有堅持綠色發展,才能擁有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這些年,蘇州很多鄉村比以往更加重視對環境改善的投入,不僅在自然生態的規劃上有了更高標準,而且進一步加強了科學治理,不斷提升治理實效,把自然之美和農文旅發展有機結合起來,讓村民的生活環境更趨優化,同時還能獲得良好的創業致富機會。
高質量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始終要把發展特色和優勢產業放在重要位置,增強經濟發展實力。蘇州在推進現代農業上已逐步走出了精品、高效和生態之路,一大批優質農產品走向全國,乃至國際市場。同時,一些明星村的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產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當然,鄉村產業發展不能脫離實際情況,只有充分發揮特色優勢,才能找到適合本村發展實際的路徑。像一些自然人文條件比較優越的村子,近年來邀請規劃師進行重新規劃設計,把鄉村自然、人文和時尚完美結合,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休閑放松,農文旅產業發展得風生水起。近年來,一些社會資本也看中了鄉村發展的新機遇,主動參與鄉村項目的發展,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高質量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通過優化發展機制促進共同富裕再上新水平。鄉村實現共同富裕需要不斷探索新路徑,無論是做大經濟“蛋糕”,還是進行利益分配,發揮具有激勵作用的機制尤為重要。目前,蘇州不少村積極盤活已有資源,像有的村探索新型合作農場經營模式,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再如,有的村積極引入科技成果,通過科技入股不僅提升了集體農業發展的成效,而且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路徑,達到了多方共贏的目標。可見,只要瞄準共同富裕的目標,創新和優化發展機制,就能探索出更多有效的發展路徑。
當前,蘇州提出了奮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精心打造錦繡江南魚米鄉的發展目標。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樣板,尤其需要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主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探索建立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蘇州標準”,持續推進鄉村振興走深走實。因此,此次首批上榜村的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它們的成功實踐應該具有很好的帶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