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評論員 馬 也
蘇州古城,文旅寶地。近年來,一些街巷經過精心打造后開始“出圈”,如十全街正在成為一條蘇州“最紅街”,它已成為展現蘇州加快發展旅游產業的一個窗口。
十全街悄然發生的變化,展現了蘇州振興文旅的雄心。這些年,姑蘇區精心規劃,持續推進十全街的更新發展。由于這條街至今依舊保留著“水陸平行、河街相鄰”的江南水鄉城市傳統格局,可以說是“蘇式生活典范”的極佳體現。如何讓彰顯文化底蘊和商業重回古城有機結合?姑蘇區就在古城保護更新中立足資源稟賦,不斷調優調活古城業態,一時間,首店經濟、網紅經濟、特色經濟的打造和升溫,為古城導入了更多的活力人群。
打造一條文化特色街并非易事,需要集聚多方力量,久久為功,才能逐漸“出圈”“出彩”。十全街作為一條歷史文化底蘊很足的街道,圍繞做優做精“續”“多”“新”三篇文章,通過挖掘和豐富多樣化的文化資源,如依托蘇州織造府,聯動已初具工藝和絲綢服裝特色文化氛圍的十全街區,緊扣織造文化、絲綢之府文脈主線,打出了特色旅游產品,重塑了蘇州“絲綢之府”形象。人們在十全街上可以領略更多具有蘇州歷史文化的展示場景,體會到江南文化的韻味。
打造具有“蘇式生活”品質的街巷,更好展現江南文化,有助于營造文旅消費新空間、新場景,促進新質業態發展。十全街平衡新業態引入和原住民市井生活煙火氣味,以保留市井生活的文化場景、引入多元化的業態、保護歷史街區傳統空間格局三者結合的模式,積極引入美陳展覽、美食品鑒、特色市集等新業態,開展研學、采風、展會、青年對話等新活動,開發了一批體驗式、沉浸式文旅融合應用場景,成為備受年輕人喜愛的青春街區。
文旅休閑,既是越來越多人樂享生活的一種方式,也是拉動消費的一個有力引擎。蘇州打造十全街這條“最紅街”,體現了加快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目標。多年來,蘇州堅持系統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創新打造旅游融合業態,著力提升旅游服務品質,不斷深化國際旅游交流合作,主動學習借鑒先進城市經驗做法,努力打造更有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全市文旅融合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很多地方的探索實踐已具有很好的市場口碑,旅游休閑的環境和服務條件也得到了不斷優化。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不斷升級傳統旅游業態、創新產品服務方式,大力培育旅游領域新質生產力,持續釋放旅游產業鏈乘數效應,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助力。文旅行業自身應充分認識并緊緊抓住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機遇,加強科技應用,創新配置要素,發展高質業態。近年來,蘇州通過新需求牽引新供給,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加快發展智慧旅游、低空旅游等旅游的新業態,讓旅游業發揮更大的經濟戰略支撐作用。此外,尤其需要發揮市場優勢,用新質生產力賦能提升旅游傳統服務業。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加快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蘇州各地要切實對照精神加快落實,讓更多“最紅街”成為人們喜歡的打卡地,共同推進蘇州旅游發展水平再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