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評論員
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要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做強實體經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根基。貫徹落實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精神,要求我們要圍繞創新、智能、綠色、安全的方向,全面實施“蘇州智造”強基提質行動,加快建設“1030”產業體系,全力爭創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全力打造新質生產力強勁增長極。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塑造傳統產業新優勢。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礎,在產業鏈供應鏈中不可或缺。蘇州要抓住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機遇,推廣“蘇工貸”系列產品,深入推進“千企技改升級”,積極爭創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鋼鐵、化工、紡織等重點行業,要深入實施傳統產業煥新工程,加快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持續鞏固領先地位,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培育新興產業新動能。新興產業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蘇州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戰略性新興產業已形成集聚優勢和技術積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提升行動,圍繞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醫藥+大健康、電子信息+數字經濟、新能源+綠色低碳,動態更新產業圖譜,做強新型儲能、電力電子、汽車電子、智能家居、算力、信創等細分領域,打造高端裝備、電子信息、先進材料、新能源4個萬億級產業和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推動產業聚鏈成群、集群突破。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搶占未來產業新賽道。未來產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先導力量,必須高度重視未來產業的前瞻布局,加強對產業科技動態的戰略研判和跟蹤研究,我們要審慎選擇產業方向,推動光子、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商業航天、前沿新材料、量子科技等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著力搭平臺、建體系、拓場景、育產品,積極爭創國家、省未來產業試點示范,努力搶抓未來發展先機。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把握數字經濟新趨勢。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有利于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可以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全市要深化“智改數轉網聯”,全力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建設。在制造業、服務業、政務服務、民生服務、城市治理等領域加強全方位應用,培育壯大直播經濟、平臺經濟、數字文旅,做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通過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工業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聯結制造與服務,應用物聯網、車聯網、云平臺等“互聯網+”制造業和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