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評論員 張 丫
高溫當前,酷暑難當。目前,蘇州全市已建成環衛休息點、城市管理服務站、城管驛站等1316處休息點面向所有戶外勞動者開放,在主要商圈、重點區域周邊不斷構建“10分鐘休息圈”。
我們都聽過“10分鐘便民服務圈”“10分鐘體育健身圈”,而“10分鐘休息圈”甚是新鮮。“10分鐘休息圈”的構建,是基于蘇州建成的一定數量和規模的服務站點而形成的“休息網”。這些休息站點給戶外勞動者包括有需要的市民、游客提供納涼休憩等相關服務,比如在城管驛站里,備有礦泉水、冰鎮酸梅湯等消暑飲品和應急藥品、清涼包等,以及微波爐、手機充電等設施,這些貼心服務正解決了許多戶外工作者在高溫酷暑下的“急難愁盼”,惠民生、保生活、提質量,真正體現著城市管理者在城市治理、管理和服務方面的精細化和人性化,彰顯著一座城市的人文關懷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城,所以盛民也。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不斷深入,城市發展體量不斷拓展、擴大,人口、建筑、基礎設施等不斷集聚與增加,給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一流的城市必須有一流的管理,而精細化管理就是實現城市一流管理的關鍵,也是推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越是經濟發達城市,越需要精細化管理,大到管理的制度、標準、體系建設,小到城市居民三餐四季的日常需求,都需要在細微之處下功夫,比如時尚摩登街區里的“縫補小鋪”如何設置,比如古城狹窄空間如何拓展利用,再比如公共交通停車港灣式泊車如何更加便捷通暢,等等,城市呼喚更精細、更科學、更智慧的管理方式,反過來,高水平的城市管理又進一步促進城市向更宜居、更現代、更發達的方向發展。
如果說精細化管理是現代城市管理與發展的必由之路,那么注重民生關懷的人性化管理則是精細化管理的核心要義。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現代城市發展的目標就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美好、更品質。人文關懷、人性化管理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也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城市治理理論。近年,全國各地都在構建“10分鐘便民生活圈”“服務圈”“體育圏”“生態綠化圏”等,無不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核心展開,它們更具普惠性,而“10分鐘休息圈”則是更進一步的細節管理。高溫作業容易中暑,給環衛工人、外賣小哥、快遞員提供一處可休憩的場所,關心關注他們的健康與安全,盡可能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讓城市運行更有序、安全,讓這座城市更有溫度。
一座有魅力、有影響力的城市,必然是一座樂居、宜業的品質城市,也是一座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城市。隨著精細化、科學化、人性化管理的不斷推進與深入,隨著一件件、一樁樁民生服務事項的走深走實,暖人心、安民心,城市生活必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