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評論員 王嘉言
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正在舉行。作為“中國客車”的一張亮麗名片,蘇州金龍20年來累計向非洲市場出口客車超14000臺,金龍客車在助力非洲公共交通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書寫了客車領域“中非合作”的生動華章。
北非的阿爾及利亞是蘇州金龍在海外保有量最大的市場,當地金龍客車的市占率超過90%。金龍客車的進入,讓阿爾及利亞的公共交通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也讓該國民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滿足感。蘇州金龍在非洲市場成功的奧秘,在于它不僅輸出了中國產品,還輸出了“中國方案”。一方面,針對市場的貼心定制,成為蘇州金龍為非洲各國因地制宜、量身打造的標準動作。另一方面,在為當地提供技術、人才、生產設備的同時,蘇州金龍也深度參與非洲的公共交通建設。可以說,“中國方案”不斷在公共交通領域拓展著中非合作的寬度、深度和高度。
企業發展初期拼質量、拼規模,但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如何擴容提質、增強市場競爭力,是必須面對和探索的問題。為此,既要苦練“內功”,也要順應市場開拓創新。近年來,蘇州金龍海外市場大單頻現,提供貼心服務就是贏得客戶的關鍵因素。和改進生產工藝、提升產品質量等常規操作比起來,個性化定制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更能顯出企業的高下,而這在蘇州金龍已經成了“基操”,我們從當年卡塔爾世界杯期間超100人的專業團隊、24小時響應、服務600萬人次“零投訴”的歷史就能看出金龍的實力。由此可見,精準服務在企業發展立足過程中是一個重要變量,也是催生發展的增量所在,可以讓企業挖掘出更多新機遇。
存量和增量是經濟學中的重要概念。如果說存量是“魚塘現有的魚”,那么增量便好比“做大蓄水的水池”,是存量的轉變和升級。增量之所以如此重要,正是由于它代表了一種對外擴容和向上生長的力量。當前,推進高質量發展正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而高質量的供給意味著企業等主體能夠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就此而言,尋求增量、提高質量,可以說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的內在要求,所以要千方百計尋找、擴大增量空間。
增量從何而來?從哪找增量?創新就是答案。打破觀念桎梏、引領潮流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目標,更是社會、國家乃至世界的前行方向,惟創新者才能行穩致遠。要牢牢扭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在鞏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區各部門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勇爭先、善作為、謀新策、出實招,“跑”出了發展的增量。有經濟學家曾指出,如果價格競爭是“把門撬開”,那創新競爭就是“把門炸開”,充分說明了創新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增量有時也藏在存量里。存量需要盤活,打破固有界限、激發潛在能量,讓“老樹發新枝”,換來產能的擴大和質效的提升。蘇州近年來探索橋下空間綜合治理,讓高架橋下的“低效空間”變身成為“活力空間”;將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商業廣場現有停車資源進行整合,增設了上萬個“潮汐車位”,緩解“停車難”問題;開放共享綠地,在盤活城市綠化資源的同時,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綠色幸福感”。
堅持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發展的硬道理。從存量中找增量,在增量中謀高質量,就是正確的方向。讓思路“活”起來,把技術用起來,將資源盤活起來,使得價值最大化,最終實現“質”的有效提升與“量”的合理增長,高質量發展的成色就會更足,動力也會更加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