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評論員 秦 魯
今天,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五周歲“生日”。五年,是一段砥礪前行的征程;五年,是一曲激昂奮進的樂章。以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為核心地區,這五年間,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以綠色為底色,以一體化為畫筆,繪就了一幅交通互聯、生態共治、產業升級、公共服務共享的和美畫卷,標注起長三角區域高質量發展的亮眼成色,也為蘇州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開放的姿態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帶來了有益啟示。
創新、協同的產業合作,是蘇州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關鍵之鑰。蘇州擁有雄厚的制造業基礎,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都占據重要地位。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推進,蘇州的電子信息產業與上海的集成電路設計、浙江的軟件研發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共同壯大了長三角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蘇州還積極參與長三角產業創新聯盟的建設,與其他城市共同攻克關鍵技術難題,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區域產業升級注入了強大動力。當前,蘇州正全面啟動“蘇州智造”強基提質行動,明確了以創新、智能、綠色、安全為方向,加快構建由10個重點產業集群和30條重點產業鏈組成的“1030”現代產業體系。面對產業結構調整的陣痛、技術創新的風險、市場競爭的加劇等諸多挑戰,蘇州必須堅持以創新驅動為核心戰略,一方面要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培育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人才;另一方面,要更加主動地加強區域產業協同,積極融入長三角產業創新體系,借力長三角區域的各類發展資源,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才能在新一輪的產業變革中搶占先機。
人才交流與合作,是蘇州以開放思維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動力。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一座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這個關鍵變量。改革開放以來,作為“狀元之鄉”“院士之城”的蘇州,以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吸引著、滋養著各路才俊,連續四年被評為“中國最佳引才城市”。站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更高平臺上,蘇州應繼續堅持以建設“人才友好型城市”為核心,不斷優化人才政策體系,讓蘇州成為天下英才的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創富之地。一方面,要持續加強與長三角乃至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探索建立健全人才流動機制,更大力度、更寬領域地促進人才在長三角地區的柔性流動。另一方面,要常態化舉辦各類人才交流活動,如長三角人才招聘會、“蘇州校園日”、人才論壇等,為人才提供交流合作的平臺。通過更寬廣的人才的交流與合作,讓人才這一核心要素轉化為推動蘇州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
文化交流與融合,是蘇州以開放胸懷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獨特魅力。蘇州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昆曲、評彈、園林、絲綢等文化瑰寶聞名遐邇。近年來,蘇州舉辦的江南文化藝術節,吸引了長三角地區眾多的藝術家和游客參與,展示了江南文化的獨特魅力。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蘇州應更加積極地與其他城市開展文化交流與合作,共同打造江南文化品牌。一方面,通過舉辦文化活動,如江南文化節、昆曲藝術周等,弘揚江南文化,增強區域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蘇州的文化資源,推動文化產業的開放合作,鼓勵蘇州的文化企業與長三角其他城市的文化企業開展合作,共同開發出圈破圈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注入文化活力。
當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如同一艘巨輪正破浪前行,引領著區域經濟蓬勃發展。蘇州,這座兼具古典韻味與現代活力的城市,以更開放的姿態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必將贏得更多發展機遇,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出更大的蘇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