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木
近段時間,網上出現了一些為中小學生提供代畫服務的商家,這些商家找成年人代畫美術作品后,出售給家長用來以學生名義參加各類美術比賽。媒體調查發現,確實有一些商家宣稱從事所謂代畫參賽作品的服務。有商家稱,一些美術比賽只需要提交作品,并不需要現場繪畫。有的家長為讓孩子增加獲獎可能性,便選擇了代畫參賽。
代畫服務之所以會有市場,在于其迎合了部分家長的“雞娃”心理。即便各種獎項已經無法作為升學的評判標準,但仍有部分“望子成龍”的家長為給孩子的簡歷添一筆色彩,試圖突破底線購買代畫作品來參賽得獎。
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靠“刷榮譽”的方式獲得虛名,不僅破壞了比賽秩序,而且極易助長孩子的虛榮心和攀比心理,影響孩子的成長。所以,家長首先要擺正心態,以身作則,莫讓代畫參賽毀了孩子。相關比賽機構也應有所作為,比如實行現場寫作或作畫的方式開展比賽,盡其所能排除代畫等弄虛作假行為。
家長選擇對孩子進行“雞娃”式教育,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過去在一些名校的中小學招生中,會把學生是否獲得過哪些社會競賽項目的獎項作為錄取的重要依據。原本美術教育作為一種興趣教育,是孩子在學習之外進一步陶冶情操的一種選擇,應當讓興趣回歸興趣本義。從這點來看,只有逐步建構起更為純潔、公平、優質的教育生態,以多元化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才能從根本上斬斷類似利益鏈。
蘇報融媒 朱銘宇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