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征征
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文化不僅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更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撐。近年來,蘇州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視察江蘇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積極響應江蘇省委、省政府各項要求,立足深厚文化資源和蘇州精神文明建設良好基礎,在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與服務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特別是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中讓各類公共文化空間成為常態化文明實踐活動開展的重要載體,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建立平臺和終端的貫通機制,推動文明實踐供給側和需求側精準對接,不僅為市民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活動和交流場所,也為城鄉的文化繁榮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堅持和鞏固黨的文化領導權,發揮公共文化空間正向文化影響力。公共文化空間作為社會的核心載體,在塑造和凝聚社會認同、促進文化交流和創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發展離不開文化資源的運用,而文化資源運用要最終服務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目標離不開黨的領導。然而在快速城市化和現代化的背景下,公共文化空間面臨著一系列挑戰。2018年7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性和全局性的高度,特別是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這“兩個大局”的高度,作出了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重大決策并給出指導意見。蘇州堅持把中央關于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總體要求與蘇州文化建設緊密地結合起來,把各類公共服務機構、文化場館、交通場站等窗口行業單位全部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建設范疇,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生活中,讓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人們生活的風尚。
強化文化體制和機制建設,確保公共文化空間建設的系統貫通力。當前我國城鄉公共文化空間建設還存在一些發展不均衡、社會參與度不高等方面的問題和不足,特別需要強化文化體制和機制的保障。同時面對基層群眾文化需求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等特點,基層公共文化設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服務內容,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及其運行管理。蘇州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抓手,在“中心、所、站”的三級縱軸組織架構的基礎上,對納入蘇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的公共文化空間建設,提出了軟件和硬件等方面的總體性要求,堅持指標體系的科學化和人文化的緊密結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讓公共文化空間各具特色亮點又能相互交流借鑒,滿足不同群體多樣化、個性化的文化服務需求,更好適應了城鄉居民對高品質文化生活的期待。
加強公共文化志愿服務隊伍建設,提升公眾文化參與度。志愿服務隊伍是開展公共服務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公共文化傳播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蘇州市目前新時代文明志愿者注冊人數超十萬名,在志愿者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不斷完善的協調機制、科學規范的社團登記管理以及宣傳表彰先進典型等措施,讓志愿服務行為在蘇城蔚然成風。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與志愿者隊伍的融合,吸納志愿者加入公共文化空間的服務團隊,通過志愿者的參與,提升服務團隊的整體素質和服務能力,不僅可以為公共文化空間帶來新鮮血液,同時將志愿者的熱情和專業能力轉化為優質的文化服務,加強了蘇州文化守正創新的全民積極性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