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黨的二十大以來,蘇州始終堅持用改革的辦法、創新的思路破解制約發展的結構性短板和制度性約束,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特別是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蘇州作出重要指示以來,蘇州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走在前列,以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改革邁開新步伐。
聚焦新一輪科技變革,全面實施數字化改革。突出整體性轉變、數據化驅動、一體化推進,激發數字經濟活力,優化數字社會環境,增強數字政府效能,全面實施數字化改革。重點實施“八大工程”,出臺《蘇州市數字化改革總體方案》等數字化改革“1+6”實施方案,全面推動數字化轉型向數字政務、文化遺產、數字文化、公共服務、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縱深發展,力爭到2030年,形成數字蘇州融合發展體系,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字化發展標桿城市。
縱深拓展區域一體化,“外聯內聚”主動服務區域協調發展。深入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建設有力推進,蘇州南站、水鄉客廳方廳水院江蘇館等重點工程加快建設,嘉昆太區域一體化扎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成效明顯。全力推動市域規劃統籌,不斷完善市域一體化體制機制,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體系、軌道線網建設,探索構建“1+4”大蘇州產業和創新格局。
大力推進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深層激活高質量發展潛力動能。打造“陸、海、空、網”四條開放大通道,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淡馬錫中新生命科學園等一批研發型、總部型外資項目順利落地,中新、中德、中日和海峽兩岸平臺建設持續深化,蘇州工業園區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實現“八連冠”,蘇州自貿片區新增3項經驗在全國示范推廣,中荷科技創新港正式啟用,中國·沙特中心落戶蘇州,太倉招引德資經驗做法獲全國推廣。連續12年蘇州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鞏固釋放經營主體活力。完善“15分鐘政務服務圈”,全面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跨省通辦”,項目審批“多線并行辦理”持續深化,不動產交易全流程線上辦理入選國務院典型經驗案例,太倉在全國首創“限地價競生態投入”土地出讓模式,互聯網法庭獲批成立,成為全國唯一同時擁有5個專業化法庭的城市。蘇州連續五年入選全國“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蘇州工業園區被聯合國貿發會議評為“全球杰出投資促進機構”,全國唯一。2003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過500億元,蘇州在全國納稅人繳費人滿意度調查中排名第一。
實踐充分證明,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當前和未來發展面臨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上繼續走在前列,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才有堅實的支撐和保證。有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指引,蘇州的改革開放定能行穩致遠、更進一步,不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蘇州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