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馬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把維護國家安全放到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對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進行專門部署,為破解我國國家安全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進一步推進新時代新征程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基本前提。進入新時代以來,世界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明確將安全列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要求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表明,發展和安全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需要統籌兼顧、同步推進,實現動態平衡、相得益彰。發展具有基礎性、根本性,是解決安全問題的總鑰匙;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和保障,沒有安全和穩定,一切都無從談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
從安全形勢看,只有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才能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滯緩或打斷。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來自外部的風險挑戰始終存在并日益凸顯。正所謂,“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關鍵節點,尤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維護國家安全體制機制,時刻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必須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完善維護國家安全體制機制,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切實保障國家長治久安。國家安全體系是國家安全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健全國家安全體系是保障國家安全的治本之策。要強化國家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完善重點領域安全保障體系和重要專項協調指揮體系。構建聯動高效的國家安全防護體系,推進國家安全科技賦能。公共安全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是社會安定有序的風向標。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織密織牢全方位、立體化的公共安全網。社會治理體系科學合理,國家安全工作才能事半功倍。要突出共建共治共享、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推動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切實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隨著我國公民、企業走出去越來越多,涉外安全在國家安全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愈加重要。要高站位、高標準謀劃推進涉外國家安全工作,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權益,完善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機制。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前進道路上,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安全重大關系,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我們一定能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和艱難險阻,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作者系相城區委黨校規劃發展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