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則之一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決定》在分論部分針對保障和改善民生專門提出改革任務。
蘇州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的重要論述。在民生保障方面,一是注重傾聽民意,回應群眾所思所盼。比如,在古城人居環境和空間品質提升上,我們充分用好城市體檢師等基層服務七支隊伍,結合社情民意日活動,在規劃、設計、實施等全過程中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奔著問題去、對著問題改,把惠民項目做出實效、做到群眾心坎上。二是久久為功,善作善成。近幾年來,老舊小區實施改造項目、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開設青少年暑托班一直位列蘇州民生實事項目清單中。此外,對特殊群體保障也給予了持續關注,比如殘疾人保障方面,2024年的民生實事項目是“殘疾人之家”建設,2023年是構建殘疾人關愛體系,2022年新增殘疾人員托養服務人數。三是注重創新,勇于探索。比如,蘇州老菜場更新的“市集模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城市更新的“合伙人”機制,以及“爭取中長期低息貸款支持古城保護”經驗做法均入選住建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
《決定》對“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作出的部署共5項內容,粗略統計,所涉改革40多項。作為排頭兵的蘇州更應把改革進行到底。一方面,對于已經在做的、需要持續用力的民生項目,要從“有沒有”到“好不好”轉變,尤其是要在這個過程中,總結提煉好的做法,建章立制,形成常態化的運行機制,實現以體制機制、制度體系為抓手持續惠民生、暖民心。另一方面,針對全會部署的新領域新實踐改革任務,蘇州要敢于擔當,勇于作為。比如,《決定》提出,“加強普惠育幼服務體系建設”,蘇州作為省內唯一入選中央財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范項目城市,有責任也有擔當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蘇州經驗。此外,《決定》提出,“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既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補短板、解難題、兜底線,用心用情盡力辦好民生實事,也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增進民生福祉、解決民生問題,不過于超前,也不滯后,重點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年度民生改革任務時,統籌需要和可能,踏踏實實地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切實實解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