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在各個行業里通過不懈努力發光發熱,為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添磚加瓦,那就屬于人才。更進一步,如果嶄露頭角、貢獻顯著進而產生持續的正面效應和影響力,那自然就會位列杰出人才行列。
蘇州,自古即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群英畢集之地。要想在蘇州收獲“杰出人才”的光榮稱號,手里沒有出類拔萃的一兩件“真家伙”,那顯然是不可能的。換言之,能夠成為蘇州的“杰出人才”,毫無疑問,其實力和貢獻度那想必注定是“杠杠滴”!
蘇州人才圈,近日重磅開年——9位來自蘇州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優秀代表,榮獲第七屆“蘇州杰出人才獎”。后者是這座特大城市為置身“行業之巔”并對蘇州、全省甚至是全國高質量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們所奉上的最高禮遇。
攻堅克難,當之無愧
2023年,中國外貿“新三樣”的強勢崛起,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全球貿易版圖。
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富有戰略意義的前瞻性布局,是中國動力電池產業雄視天下的底氣所在。而電池的超高性價比和全產業鏈優勢,在助力比亞迪等本土廠商牢牢占據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中國)85%市場份額的同時,也強勁推動了中國電動車的出口事業。2023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頭號汽車出口國。在中國出口的逾500萬輛汽車中,以電動車為核心的新能源乘用車就占到了1/5。
由于動力電池和電動車過于光彩奪目,人們往往會忽視“新三樣”中另一個壓倒性的存在——太陽能電池。總部位于英國的知名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近日發布報告稱,中國生產了全球80%的太陽能光伏組件,而在2023年中國的相關制造成本又降低了42%,因此“中國已經贏得了綠色技術產能競賽”。
“創新是一件長期的事。我堅信點滴方能成海,星火終將燎原。”蘇州邁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劍語調鏗鏘。
作為參與構筑中國全球太陽能電池主導地位的一員,深耕太陽能光伏領域十余年、曾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的周劍深知:坐享其成、故步自封不會贏得尊敬;辛勞付出、勇于創新方能遙遙領先。
圓桌觀察員了解到,為了做到行業頂尖并助力供應鏈的韌勁打造,性格有些“執拗”的周劍排除一切干擾,帶領研發團隊義無反顧邁上了艱苦攻關之路。終于,邁為科技完成了產業鏈中絲網印刷設備的國產化替代,有力推動了異質結技術量產應用。公司由此獲評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企業,兩度入圍福布斯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榜。
“蘇州杰出人才獎”,周劍當之無愧。
服務中心,特色鮮明
9位第七屆“蘇州杰出人才獎”獲得者中,有與周劍信念一致、執著于幫助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蘇州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必旺、蘇州華興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文源,有以人民健康為己任、不辭勞苦奮戰在醫學研究前沿的中國醫學科學院系統醫學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副所長馬瑜婷、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黃建安,有立志打造世界級品牌助力中國裝備制造業迭代升級的三一重機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家元,有精耕業務能力、投身技能報國的蘇州王森美食文化藝術研究中心負責人王森,也有扎根群眾服務人民、一門心思致力于弘揚蘇州傳統文化并使之現代化的蘇州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蘇州市文聯主席(兼)王堯,以及蘇州高新區鎮湖刺繡研究所藝術總監姚建萍。
科技含量與日俱增的強大生產力和璀璨悠久的江南文化,是蘇州競爭力長盛不衰的力量之源。作為蘇州市委、市政府設立的人才最高獎,“蘇州杰出人才獎”的評選始終圍繞中心工作,尤其是緊貼蘇州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扎根眼下,高瞻遠矚,力求從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納米技術、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還有文化弘揚與創新等領域,精挑細選出足以肩負城市重托的楷模,從而以榜樣的力量激勵人心并最終服務于蘇州高質量發展。
整個過程不論是獎項設置、申報范圍,還是榮譽級別、評選制度等,都是以最高規格設立的,以“杰出”褒獎人才、以“至高”禮敬人才。自2005年設立以來,“蘇州杰出人才獎”已連續評選七屆,前后共49人榮膺獎項。
數不勝數的技術創新,來自一線工人的生產實踐。
圓桌觀察員認為,“蘇州杰出人才獎”的評選是有獨到魅力的,其主旨意涵可概括為八個字:包羅萬象,一視同仁——既熱情擁抱“高精尖缺”的頂尖人才、領軍人才,同時也毫無偏見地對產業一線的專業人才、技能人才敞開胸懷。畢竟身為一座世界級的工業大都會,蘇州格外清楚“實踐出真知”這一至理名言的真實分量。技術工人在一線的生產實踐中探索、提取并總結后逐漸轉化成市場價值的技術成果,可謂是車載斗量。這種轉化路徑的順暢延伸,迄今都令蘇州經濟受益無窮。
“蘇州杰出人才獎”對關乎蘇州高質量發展各大領域優秀人才“無死角”吸納的極度重視并堅決付諸實踐的執行力,充分彰顯出了蘇州健全人才隊伍、釋放人才活力、涵養創新生態的強大魄力與遼闊心胸。
求賢若渴,再接再厲
人才資源,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能。全球化下的經濟博弈與高質量發展時代的城市競爭,本質上都是人才質量與數量的比拼。
擁有1700萬人口的蘇州,人才總量高達370.12萬,其中高層次人才已增至38.14萬。龐大的經濟體量和創新驅動帶來的產業升級,讓越來越多的人才有了一試身手的用武之地;而大批高素質人才的涌入,也從智慧供給側層面為蘇州正致力于的新舊動能轉換注入了澎湃活力。城市與人才的雙向奔赴間,正快速完成前所未有的高質量雙贏。
盡管在外界看來,如此之高的人才占比在賦能社會進步上已頗為“奢侈”,但決心“走在前、做示范”的蘇州卻認為,由于高質量發展是一個沒有終點、不斷超越自我的漫長“修煉”,所以那種覺得現有人才的質與量已然“足夠”的自滿情緒,是絕對要不得的。
智能社會的真正駕馭者,是高素質人才。
優秀人才,多多益善。求賢若渴的急切感,一定要與不進則退的危機感和爭分奪秒的緊迫感常相左右,從而徹底融入進新時代蘇州豪邁進取、寬廣包容的發展血液中。第七屆“蘇州杰出人才獎”的揭曉,則正好在2024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新中國成立75周年這個特殊年份的開篇之時,再次起到了敦促蘇州要進一步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的激勵作用。
以此為契機,蘇州將繼續激發廣大人才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蘇州新實踐貢獻智慧和力量,推動人才優勢更大幅度地轉化為蘇州高質量發展的競爭優勢。
新年加速跑,刻不容緩,只爭朝夕!
(圓桌觀察員/顧善聞 圖片來源:引力播 蘇州發布 蘇州人才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