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項目為王”“一切圍繞項目轉”“工作項目化”……新聞里,我們幾乎天天能看到這樣的提法。抓項目,是全國各地共同的工作方法,并且大家還要你瞧瞧我、我看看你,鉚足了勁出一出新招。
圓桌觀察員注意到,開年之初,各類重大項目簽約、開工、投產等活動,遍地開花。近期已有媒體專門作了梳理:截至2月底,國內21個省份發布了2024年重大項目名單或者全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其中,19個省份2024年度投資總額近10萬億。
作為經濟大省,江蘇2024年第一個工作日就在蘇州舉行了重大項目建設啟動會。在這之后,像蘇州,抓項目更是緊鑼密鼓。2月1日,蘇州市委書記劉小濤主持召開一季度“開門紅”動員部署會暨重大項目“雙比雙看”競賽活動,10個板塊主官輪番上臺,亮曬去年主要經濟數據和四季度項目情況,然后現場測評,引來全國媒體關注熱議。
外資看好中國、扎根蘇州。
抓項目已經是老生常談,之所以要“別出心裁”,圓桌觀察員在與有關人士交流中,發現主要還是要破解幾個難點:
一是項目多不多的問題。各地到底引來多少新項目,除了看數字,更要看具體內容。
二是項目實不實的問題。光看名稱,別說有的太長很難記,有的太虛看不懂,就是列出來了也不能說明“含金量”。光看金額,有的也并不能全部轉化為最終投入。項目為王,關鍵還是質量和實實在在的產出。
三是項目動沒動的問題。搞了簽約,并不代表落了地、見了效,項目建設中到底有沒有梗阻,都要一一抓緊解決。
說到底,抓項目,看的是實效!全年經濟到底有沒有支撐,確定的目標任務最終能不能實現,項目投入產出一計算,心里也就有了真正的底。
大年初八,邁為泛半導體裝備項目在吳江區開工。
集中精力拼經濟、抓項目,向來就是蘇州的“看家本領”。圓桌觀察員發現,有了更加清晰的奮斗目標,蘇州各板塊紛紛動了起來,就連春節假期也沒有停。以節日前后為例:
張家港——永鋼集團新1320高爐、新一鋼和優鋼二軋廠等項目集中竣工投產,9個科技招商項目在北京簽約;
常熟——科力夢行汽車系統項目等開業;
太倉——上飛院大飛機結冰安全實驗中心、新昌泰新材料等項目簽約;
昆山——中信博新能源總部產業園、XREAL智能AR眼鏡光學顯示模組研發制造項目等簽約或開工;
吳江區——邁為泛半導體裝備項目等開工;
吳中區——兆和低碳智能裝備制造總部項目等開工;
相城區——建道集團研發總部等項目開工,如岳汽車、成岳汽車項目“拿地即開工”;
姑蘇區——虎丘區綜改項目加快推進,新東方文旅蘇州總部落地;
蘇州工業園區——松下生產科技擴建項目開工,星云互聯長三角總部、瑞士庫邁思投資總部項目落戶;
蘇州高新區——啟航電子全國總部、創元科創產業園等啟用,華越健康產業集團項目落戶;
仔細分析一下,這些開工投產的項目,很多都具有標志性、指向性:
比如中信博新能源,是全國最大的光伏跟蹤系統及支架方案提供商和解決商;邁為泛半導體裝備項目,將用于新一代異質結鈣鈦礦疊層電池研發和制造,兩者充分顯示蘇州在加速競逐新能源產業“主賽道”。
而XREAL智能AR眼鏡光學顯示模組研發制造項目落戶昆山,意味著該品牌產品進軍中國后,把生產基地也搬到了中國,這是外資繼續看好中國、看好蘇州的明證;永鋼集團3大項目的集中竣工投產,彰顯出蘇州傳統產業也加快走上以“質”取勝的新型工業化之路……
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上述項目,還只是當下“曬”出來的。盤一盤蘇州全市,據有關部門透露,2024年一季度計劃開工項目中,產業項目有324個,占比超八成;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47個,年度計劃投資257億元。在營商環境建設“新春第一會”上,蘇州明確提出,要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動投資促產“一件事”、“免證蘇州”等改革,為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降本增效提速。
現在的項目,就是未來的收益。2024才剛開局,強勁的開年攻勢,讓蘇州有了提速發展的底氣。然而,一季度項目“打”完了,二季度、三季度有沒有“存貨”?四季度乃至明年的項目,是否已經在路上?今年能不能多幾個50億、百億級項目?
我們拭目以待。
(圓桌觀察員/零零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