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
不同以往坐等“人潮”涌來,圓桌觀察員注意到,今年東部沿海城市的“搶人大戰”,似乎來得更早一些。
比如,1月28日至31日,離春節還有10多天的時間,蘇州市人社部門便帶著15家企業,奔赴云南省怒江州開展招聘。同樣在節前,張家港市組織港城21家企業,赴貴州開展專場招聘會;吳江區組織22家企業奔赴甘肅天水、武威和陜西柞水招工。
春節前就開啟“跨省搶人”模式,蘇州不是個案。看一看周邊城市,南京、杭州、義烏等地都把招工工作前置,組織企業集中前往部分勞務輸出大省,開展駐點招聘、組團招工。可以說,城市之間的“搶人大戰”,已經越來越激烈。
常熟為首批36名來自云南魯甸的務工人員安排赴常專車。
同時,為了招聘到更多工人,各地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專車接人、返崗禮包,甚至把招聘會直接開到高鐵站,打出了“出了火車站,就業招聘第一站”的宣傳標語。比如,常熟在過完年第一天,為首批36名云南魯甸的赴常務工人員,安排了專車,車程2000多公里。為了“搶工”,有的企業還推出了介紹一名新員工獎勵5000元的激勵政策。
從“坐等上門”到“上門請人”,從“年后招工”到“前置招工”,各地為何要“搶跑”?
不少人對圓桌觀察員說,這是擔心遇到“用工荒”和“招工難”。
此言不虛。早在春節前,來自鐵路部門的數據就顯示,今年春運期間預計將有90億人次出行,再創歷史新高。巨大的人員流動數量背后,是春節期間持續提供服務或進行生產的企業難以避免的用工壓力。
此外,傳統勞務輸出地產業逐漸崛起,農民工家門口就業機會增加,地區薪酬待遇差距越來越小,導致每年節后都會有一些農民工留鄉就業,再加上年輕群體就業意愿的變化,都在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外出務工人員的數量。
更關鍵的,打工族是現代城市運轉、經濟發展的活力源頭之一。如果其他地方行動更快,吸引龐大的打工族換了工作地,那原來的城市不可避免就要遇到缺工的問題,不僅企業產能上不去,還會影響到城市運行。
迫在眉睫的訂單和不斷擴大的產能,促使企業高薪留人、重金招人。
不過,如果我們把視角投向企業,或許會發現擔心“用工荒”和“招工難”只是其中一個方面,迫在眉睫的訂單和不斷擴大的產能,也是企業高薪留人、重金招人的重要因素。
作為制造業大市,蘇州大廠名企數量多。以前春節后,都會有大量求職者聚集各大廠區門口等待應聘,企業通常在正月十五前就順利完成了全年招聘計劃。
再看今年,眾多蘇州企業千里奔赴、跨省招人,其中不乏恒力、盛虹、亨通等知名企業。個中原因,企業的真實情況最有說服力。比如吳江變壓器有限公司目前已有25億元在手訂單,今年有望實現銷售總額38.5億元;而蘇州冠鴻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在手訂單已排到第三季度。
事實上,根據春節前國家統計局蘇州調查隊對220家實體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近九成企業表示今年一季度生產經營形勢與去年差不多或有所好轉,其中超三成企業表示今年一季度生產經營形勢會比去年好轉。而從各類人員緊缺程度上看,蘇州企業一線員工缺口最大,占比達到了88.6%;此外,67.3%的企業存在專業技術人員缺口,49.2%的企業存在研發人員缺口。
蘇州,為外來務工者提供了溫馨的就業環境。
春節后,歷來都是企業忙招工、趕生產的關鍵期。訂單不過年,商機不等人。
招工先人一步,復工搶抓先機,是眾多企業訂單增長、用工出現缺口的市場選擇,同樣透露出經濟運行持續回穩向好的積極信號。
圓桌觀察員注意到,進入三月,蘇州各類企業已全面復工,快速轉入了火熱的生產階段。人力資源是一座城市最寶貴的發展資源,人民群眾始終是發展成果最大的受益人。蘇州“搶跑”,搶的正是發展先機;“搶人”,搶的正是城市命脈。
剛剛出爐的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我國GDP增長5%左右的年度預期目標;此前,江蘇省、蘇州市均確立了5%以上的奮斗目標。
招商,不能停;項目,看實效;用工,上門請……蘇州這一波開年攻勢,激起股股春潮,釋放出“全力拼經濟,奪取開門紅”的強烈信號,也讓我們對這座最強地級市的龍年答卷充滿信心和期待。
(圓桌觀察員/零零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