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 攝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隨著總書記2023年在地方考察時首次提出,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體學習又一次聚焦,再到這次全國兩會上共商國是時深入闡釋,“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全國關注的熱詞。
圓桌觀察員注意到,圍繞什么是新質生產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國上下第一時間掀起學習討論和宣傳貫徹的熱潮。同時,這一次總書記還給江蘇點了哪些題?蘇州怎么干?透過會場內外,答案也已漸漸浮出水面。
發展新質生產力,蘇州責無旁貸
據新華社報道,習近平總書記在審議時指出“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具備良好的條件和能力”,又強調“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有力指導了新質生產力發展實踐。
按照“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這一定義,顯然,經濟基礎較好、科創實力較強的城市,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自然要多扛重擔、多挑大梁。
蘇州加速推進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
對照總書記提出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三個方面,圓桌觀察員認為,放眼全國,蘇州都是最有基礎、最有條件、最有責任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城市之一;而從市內來看,十大板塊也各具優勢,可以因地制宜、鍛造長板、做出特色。
比如,看資源稟賦,蘇州人文經濟交相輝映,又地處長三角核心位置,擁有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
看產業基礎,蘇州2023年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4.4萬億元,正加快打造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新能源4個萬億級主導產業,納米科技、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產業競爭力也位居國內前列;
看科研條件,蘇州集聚了面廣量大的創新載體和高層次人才,其中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57萬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突破400家,均位居全國第四……
可以說,發展新質生產力,蘇州完全可以一馬當先、走在前列。
走在全國前列,如何精準發力
在與江蘇代表團6位代表深入交流的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蘇州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科學指引。
據《新華日報》報道,在聽完來自天合光能、東南大學的兩位代表發言后,總書記特意叮囑要“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在和來自中車的技術專家代表交流中,總書記說:“大國工匠是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和棟梁,不管是郵輪、航母還是飛機,有了圖紙還不夠,最后的執行工作還是依賴有匠心的技術工人去完成”“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要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把科技創新牢牢抓在手上,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培養技術工人和大國工匠……這些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也與蘇州的發展實際高度契合。
蘇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正日益加快。
據《蘇州日報》報道,圍繞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蘇州已經迅速部署落實。
3月6日上午,蘇州市委書記劉小濤第一時間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作出了“要堅定信心決心,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布局光子、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賽道,形成更多新增長點”的工作部署。
現場聆聽了總書記講話的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市市長吳慶文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蘇州要主動作為、率先突破,堅定不移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創新,做大做強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產業,積極打造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新引擎”。
服務發展大局,再擔重大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中,除了發展新質生產力,也圍繞經濟社會建設各方面工作,對江蘇提出了要求、寄予了厚望,每一項都與蘇州密切相關。
圓桌觀察員注意到,在與來自南通的代表交流中,總書記強調:“江蘇要全面融入和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更好發揮經濟大省對區域乃至全國發展的輻射帶動力。”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國家層面支持在南通、蘇州和上海的毗鄰區域規劃建設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促進長三角南北兩翼協調發展,助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正是蘇州發展面臨的重大歷史機遇。
據現場報道,總書記對蘇州張家港的發展歷程非常熟悉,在聽完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惠芳代表的發言后,特意詢問了永聯村產業發展的最新情況,稱贊永聯村“了不起”,鼓勵永聯村“走好共同富裕道路,充分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這也是總書記又一次賦予蘇州先行探路的重大使命。
蘇州以匠心精神高質量推動古城保護工作。
此外,在和來自南京市博物總館的代表交流時,總書記說:“博物館非常重要,要完整地、成體系地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做好研究和利用工作。”這與總書記去年7月親臨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考察時,提出的“不僅要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要在心里傳承好”的重要要求,一脈相承。
從“像昆山這樣的地方,包括蘇州,現代化應該是一個可以去勾畫的目標”,到“蘇州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上做得很好,不僅有歷史文化傳承,而且有高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再到“走好共同富裕道路,充分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蘇州的每一步發展,始終飽含著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懷。圍繞服務全國全省發展大局,蘇州更需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展現更大的擔當與作為。
(圓桌觀察員/零零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