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觀察員/零零漆
隨著Shein、Temu、速賣通等一系列平臺火爆歐美,中國跨境電商的飛速發展,引來越來越多的關注。專業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購物App下載量前十榜單中,中國電商占據半壁江山,其中Shein、Temu分別位居第一、第二。
國內,各地也紛紛搶抓跨境電商發展機遇。昨天,蘇州專門召開跨境電商發展大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啟動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志在打造跨境電商發展強市。
蘇州,能否抓住風口、迎頭趕上,搶占制高點?
一
一位與會嘉賓告訴圓桌觀察員,參加這次的蘇州跨境電商發展大會,有一個感受特別強烈,那就是蘇州在這件事上的危機感、緊迫感,撲面而來。
從會議安排來看,這次來了很多新面孔,尤其是5位上臺作經驗分享的嘉賓,最為引人矚目。他們是來自深圳和廣州的跨境電商有關政府部門、行業組織、產業園區、頭部企業代表,分別為深圳賽維時代、深圳星河產城研究院、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以及廣州爆米科技、廣州市商務局的相關負責人。
圓桌觀察員認為,這一安排,再一次凸顯了蘇州學習先進、追趕先進的決心。
中國跨境電商品牌影響力前十。
在剛剛發布的中國跨境電商品牌影響力百強榜中,添可、追覓、寶時德、科沃斯、樂貝科技、八方股份、如果新能源等7家蘇州企業上榜,數量位列全國第三,但均未進入前十。相比之下,深圳獨占43席高居榜首,廣州8席排名第二。
深圳,素有“跨境電商之都”美譽。2023年,深圳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超3000億元,同比增長75.2%。今年第一季度,廣東跨境電商進出口額突破2000億元,其中深圳一地就超過了1100億元。
據統計,深圳已云集超過15萬家跨境電商出口企業,在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Lazada、eBay等平臺幾乎占據了中國賣家的半壁江山,亞馬遜的中國賣家也有三分之一來自深圳。
廣州,是如今風靡全球的快時尚電商Shein和拼多多國際版Temu的總部所在地。2023年,廣州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2000億元;全市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9年增長了136倍,進口規模連續9年全國第一。廣州跨境電商占全市外貿的比重,也從2019年的4.4%猛升至2023年的近20%。
不久前,廣州還趁熱打鐵,組織開展了“廣州電商走全球”活動,啟動“跨境電商+產業帶”計劃,攜Shein與中小制造企業對接。
先進城市跨境電商發展的迅猛態勢,讓同為產業大市、開放大市的蘇州,確實有些“坐不住”。
二
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再創新高,達2.38萬億元,同比增長15.6%。
跨境電商,有消費者之間直接跨境交易,企業間跨境買賣,工廠直達消費者,在海外開設實體店面、通過線上渠道進行銷售,以及由企業通過自己的網站或第三方平臺向境外消費者銷售商品等各種模式。
中國跨境電商的高速發展,與自身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密不可分。數據顯示,珠三角、長三角兩大產業集聚地,是跨境電商最主要的貨源地。
蘇州科瓴電器借助跨境電商將自有品牌產品打入歐美市場。
蘇州是中國制造業體量前三的城市,也是門類最為齊全的城市之一。近3年,蘇州全市跨境電商規模年均增速超過40%,形成了家電、機械、紡織服裝等特色產業帶。但在總量上,據公開數據,蘇州2023年全市經海關管理平臺申報的跨境電商進出口額為124.7億元,與深圳、廣州差距明顯。
開放程度高,一直是蘇州的優勢。今年前2個月,蘇州向世界各地出口了2356億元的產品,平均每秒鐘輸出4.5萬元。而2023年全年,有高達2.45萬億元、占全國外貿近6%的貨物出入蘇州。
跨境電商,本質上是對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等傳統外貿模式的創新與升級。可以說,蘇州具備了發展跨境電商的有利條件,亟需抓住機遇,解決好“蘇州制造”出海的迫切需求,讓蘇州企業借助國內外頭部跨境電商平臺,乘勢而上,搶占全球更大市場。
三
會上,蘇州市委書記劉小濤宣布,2024年定為蘇州“跨境電商躍升年”,目標是到2026年,蘇州跨境電商進出口額每年翻番,打造跨境電商強市,使蘇州不僅成為生產基地,而且成為貿易中心。
顯而易見,從深圳、廣州等城市的經驗看,堅韌有力的跨境電商網絡能夠有效整合上下游產業鏈,進一步暢通企業出海通道,從而讓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更加高效地直達海外客戶和消費者手中。
一位企業負責人告訴圓桌觀察員,通過加快發展跨境電商,進而打造成為國際知名的貿易中心,蘇州這一步棋,抓得關鍵。
在他看來,盡管蘇州是強大的制造業基地,但如果不及時抓住跨境電商所帶來的這一波風口,那么“蘇州制造”的海外市場,不僅可能增長放慢,甚至會在不久的將來,被其他掌控了渠道的產品所取代,導致市場丟失。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會上,蘇州市商務局與阿里巴巴國際站、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焦點科技、PingPong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并簽約了京東國際跨境貿易平臺、菜鳥國際跨境電商平臺、中新跨境電商特色產業創新園區等一批項目,推動跨境電商發展,邁出了堅實一步。
大會上舉行了跨境電商平臺簽約。
另外,根據會上發布的《中國(蘇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蘇州還確立了到2026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額每年力爭達到1500億元的發展目標,并推出不少針對性舉措。
比如,在平臺上,蘇州將主攻大平臺和大賣家,專班化、清單化、定向化招引一批重點平臺,鼓勵頭部平臺在蘇州設立區域總部和運營中心、服務中心、創新中心、集貨中心。同時,強化對品牌賣家的培育引進,積極培育本土服務商。
在模式上,蘇州將重點突出“新”。每年推動至少600家傳統外貿、制造業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不斷拓展新品類、發展新業態、開發新市場,實現在蘇州“買全球”“賣全球”“服務全球”。
在政策上,蘇州專門出臺跨境電商重點企業服務制度,設立跨境電商專項基金,并將大力探索出口海外倉退稅“白名單”、“跨境電商+外綜服”等改革舉措,為企業提供全鏈路全周期綜合服務。
蘇州海關關員仔細核驗出口商品的相關信息。
開放的蘇州,為企業提供了“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緊密相連的無限可能。
做大做強跨境電商,是蘇州緊跟發展浪潮的一大步,也是讓“蘇州制造”在全球產業變革中始終站穩腳跟的關鍵一步,勢在必行,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