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有55萬人之多,平均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驟停突然倒地。這些悲劇87%發生在醫院之外,搶救成功率還不到1%。
業內專家表示,過度疲勞者、長期熬夜者和三高患者等人群易誘發心源性猝死,而AED則能夠將其挽救率提升至50%。這就意味著如果AED普及到位、使用到位,那么每年55萬心源性猝死者中,將有27萬人可以繼續生存下去。
近日,一則“蘇州地鐵197座車站已實現AED設備全覆蓋”的消息,引來廣泛關注。這看似一則普通的新聞,卻是人命關天的大事。而為把這件大事做實做好,蘇州的眼光與做法頗具匠心。
一
事實上,放眼全國,AED的布局密度和使用水平,與龐大的心源性猝死疾病數量相比,還顯得遠遠不夠。
為此,前兩年,國家衛健委曾專門發文,要求各地根據院外心臟驟停發生率、人口數量及密度、轄區面積、公共場所數量及類別等因素,對公共場所AED的配置進行科學規劃配置。
面對這一城市治理新難題,圓桌觀察員查閱相關報道發現,近年來,全國各地紛紛加快部署AED,尤其是大城市。
蘇州地鐵197座車站,已實現了AED設備的全覆蓋。
蘇州,也在快馬加鞭、搶先行動。今年1月6日,蘇州市委書記劉小濤與來訪的騰訊公司相關負責人,共同見證了蘇州醫療應急重點城市建設及蘇州公民急救能力提升工程合作協議簽約。根據協議,騰訊向蘇州捐贈了首批500臺AED設備并提供項目資金支持。這標志著蘇州在普及AED方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這次的簽約合作,不為商業項目,而是公益事業,可謂別開生面,來得也正是時候。
據蘇州市急救中心發布的《2022年蘇州市區院前急救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蘇州市區發生心搏驟停3400余人次,比2021年增加41%,平均每天約有9~10人心搏驟停;而到了2023年,平均每天心搏驟停的人數已增至10人以上。
為更好地守護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今年市兩會上,AED倍增工程納入了年度民生實事項目,明確要在目前全市公共場所已投放近1000臺AED基礎上,再新增2000臺以上。
“倍增”,真正體現了蘇州抓好這項工作的決心。屆時,蘇州的AED覆蓋程度,將邁入國內城市前列。
二
超2000臺的AED,蘇州又是如何放置的?
圓桌觀察員注意到,蘇州首先是布局在客流集中的交通樞紐。4月下旬,蘇州在重點公共場所投放了首批500臺AED設備,其中有204臺配置在地鐵站。目前,包括軌交11號線在內的蘇州地鐵197座車站,已實現AED設備全覆蓋。
其次,是布局在人員密集的古城區。比如在特色商戶林立、文娛活動豐富的十全街,平均不到250米就設置了一個AED點位。這些AED設備的安裝,不僅大大提升了街區緊急救援的響應速度,更為廣大市民和慕名而來的八方游客筑起了一道堅實的生命防線。
位于友新市場的AED。
而老年人經常光顧的菜市場,也是重點放置的地方。不久前,蘇州市首個入駐菜場的AED一體機,在姑蘇區友新綜合市場正式啟用。友新市場是古城區單體面積最大的農貿市場,目前入駐商戶超400戶,日均客流量約2萬人次,其中相當部分都是老年群體。
另外,在青少年集中的學校機構,也逐步擴大布局。據有關報道,2022年6月,吳門橋街道滄浪中學的一位初一女生在上體育課時突發暈厥,現場的老師第一時間就取來了放置在操場的AED設備,與校醫一起完成了對該女生的成功急救。
一位負責AED布局的工作人員告訴圓桌觀察員,蘇州目前這樣的布局,充分考慮了各方面的需求,努力照顧到生活在城市的方方面面的人群,希望這些設備能真正發揮“救命神器”的作用,及時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三
對于突如其來的猝死現象,時間就是生命。能否把握住搶救的“黃金4分鐘”,至關重要。因為救援每延緩1分鐘,患者復蘇的成功率就會下降10%。如果拖了10分鐘以上,即便搶救過來,患者大概率也成了植物人。
目前,蘇州正傾全市之力打造“AED設備+急救志愿者體系+應急救援調度系統”公共應急模式,探索構筑華東地區首個“黃金4分鐘”醫療救援圈。
國際上對“黃金4分鐘”急救圈有一個明確的定義,那就是在每250米的半徑范圍內,需標配至少一臺AED設施。因為該距離剛好足夠一個成年人往返取用AED后,回到患者身邊即刻開啟救援行動。如今在蘇州城,包括十全街在內的某些重點地段和區域,“黃金4分鐘”醫療救援圈業已逐漸成型。
位于久護應急救護服務社的培訓基地。
AED光布置下去還不行,還需要一整套與之匹配的培訓體系加以支撐,才能真正做到挽狂瀾于既倒。業內人士指出,救護員在院前急救過程中會起到決定性作用,而一位成熟的救護員,不僅要熟練掌握AED設備的使用,還要熟稔心肺復蘇、包扎止血和應急傷口處理等多項技能,這些都需要進行嚴格的培訓。
近年來,像久護應急救護服務社這類培訓機構,已在蘇州不少地區投入了運營。大量的志愿者通過定期的公益培訓并完成相關考試,即可申領到初級救護員證以及CPR+AED操作證。
根據AED倍增工程的規劃,除新增2000臺以上的AED,今年蘇州還要大力推廣AED使用方法和心肺復蘇技術,按人機比不少于1:5的比例開展持證救護培訓,從而完成使用技能持證培訓不少于1.3萬人、同步開展市民持證培訓1.5萬人和合計培訓2.8萬人的年度目標。
在打造堅韌培訓體系的同時,數字化技術亦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首要得讓公眾知曉周圍最近的AED在何處。
早在去年9月,蘇州市紅十字會便在“蘇周到”App上發布了AED點位分布圖。后者清晰顯示了分布在蘇州全市886個點位的977臺AED的具體信息。目前,蘇州正通過數字化平臺實現AED安裝信息與蘇州市120信息系統聯通并對外展示,從而更方便急救使用。
民生無小事,人命大于天。每搶救回來一條鮮活的生命,就能拯救一個幸福的家庭。
做好AED普及工作,凸顯的是城市的溫度,更讓每一個生活在蘇州的人,多了一份安全感、幸福感。
(圓桌觀察員/零零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