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之地+江南之城,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近日,一場跨越千里的互動,引來各方關注。
5月17日至19日,蘇州市委書記劉小濤專程率江蘇省蘇州市代表團赴山西晉中、陜西西安學習考察,推進一系列合作。這一次的行程,三天跨兩省,可謂十分緊湊。
圓桌觀察員認為,一次不常見的學習考察之旅,背后卻是蘇州時下最關心的幾件大事,別有深意。
一
4月20日,晉中市委書記常書銘率隊來蘇州考察。時隔不到一個月,蘇州代表團外出考察首站選擇晉中,兩地的緣分越走越深。
但這樣的安排,不止回訪那么簡單。
山西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晉中又是三晉之中,歷史積淀深厚、文物古跡眾多。而古今輝映的蘇州,也是富有代表性的人文之城。因此,和晉中代表團來蘇州一樣,本次蘇州代表團在晉中,考察的內容同樣聚焦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利用方面。
最具看點的,正是蘇州古城與平遙古城,這兩個古城保護領域的佼佼者,如何來一次“握手合作、互學互鑒”?
享有盛名的平遙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保存最完整、功能最完善、人居最活躍的“活態”古縣城之一。
2022年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晉中考察調研時,專程到平遙古城,沿街巷察看古城風貌,并對晉中提出“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統籌好旅游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筑牢文物安全底線”等重大要求。
歷史悠久的平遙古城如今不斷煥新。
近年來,平遙古城從整體保護、古民居修繕、基礎設施改造等多個方面入手,大手筆啟動平遙古城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項目,大力建設平遙古城IP體系,常態化運營好《又見平遙》大型室內情景體驗劇、SoReal煥真·平遙科技藝術博物館等文旅品牌,成績可圈可點。
最難能可貴的是,經過2800余年洗禮,平遙古城內保存著300余處文物、近4000處傳統建筑,大量傳統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活態傳承。正是這樣的特質,讓平遙古城贏得游客好評,熱度持續攀升。據相關報道,2023年全年,平遙接待游客達到了909萬人次。今年“五一”假期,平遙古城共接待游客26.45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816.46萬元。
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蘇州肩負著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的殷殷囑托,在活態保護、業態創新、文旅融合等方面,與平遙古城有著諸多相似互通之處。
兩座千年古城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備忘錄。
本次考察,蘇州代表團正是要更好地學習借鑒晉中的經驗做法,深化兩地在文化傳承、產業發展、人才交流等多領域交流合作,打造更多標志性成果。
5月17日,蘇州市姑蘇區委和晉中市平遙縣委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備忘錄。兩座千年古城達成協議,在區域交流合作、政策技術探索、文商旅深度融合等方面,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共創文旅新風尚。
這樣的務實合作,前景可期。
二
而此次蘇州代表團考察的另一站——西安,作為中國西北部最大的中心城市,更與蘇州有著深厚的淵源。
從泰伯奔吳到絲綢之路,兩座城市自古以來,就往來密切,共同見證了中華文明的輝煌燦爛。
如今,步入新時代,蘇州與西安,無論是在文化交流、東西部協作,還是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方面,都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晉中考察結束,蘇州代表團乘坐高鐵抵達西安北站,立刻趕赴周至縣,看望慰問蘇陜協作太倉援派干部人才,并舉行了集中捐贈簽約儀式,可見進一步推動東西部協作,是本次行程的重要內容。
蘇州(太倉)與西安(周至)舉行集中捐贈簽約儀式。
作為東南沿海地區重要城市,蘇州不僅努力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也在堅定扛起帶動對口支援協作合作城市共同奔赴現代化的重任。
圓桌觀察員梳理發現,蘇州對口支援協作合作城市涉及西藏、新疆、陜西、青海、重慶、遼寧、安徽、河南、江蘇9個省、10個市(州)、11個縣(市、區)。其中,太倉市東西部協作西安市周至縣9年來,累計選派干部人才169人次,實施蘇陜協作項目162個,助力周至縣2019年實現脫貧摘帽。
蘇州代表團專程考察的太周創新產業園,目前已經簽約入駐30多家優質企業,落地倉儲、家居等9個項目,到位資金約20.5億元,帶動直接就業超800人次,有效帶動了當地富民增收。而獼猴桃種植是周至縣農業主導產業,本次雙方圍繞獼猴桃產業簽署了全產業鏈數字化平臺、產業發展及消費合作協議,將進一步托起當地“甜獼”致富路。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簽約還涉及人才培養、教育研學等內容,今后,雙方在人員方面的合作往來將更加密切。
三
實際上,立足現有良好基礎,著眼未來城市發展,蘇州與西安,攜手合作的空間,還可以延伸到更多領域。
例如,位于蘇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學,是由中國西安交通大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合作創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大學,也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中外合作大學。
西安近年來大抓制造業投資積勢蓄能,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鞏固拓展對外貿易優勢等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一季度,西安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17.9%,中歐班列開行1047自然列、增長16.7%;運送貨物113.4萬噸,增長13.1%。在制造業發展方面,從產品看,代表創新驅動的部分新產品增長較快,充電樁產量增長83.6%,太陽能電池產量增長184.1%,集成電路產量增長56.8%。
當前,蘇州正在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八大工程”、“蘇州智造”強基提質行動。進一步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十分有必要學習借鑒西安的先進做法,持續強化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更好地以企業為主體深化產學研融合,大力培育發展新動能。
平江路是蘇州古城的標志。
此外,有著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國都史的西安,在歷史文化保護與文旅項目開發上,也一直走在國內前列。大唐不夜城等文旅項目,屢屢破圈出彩、成為爆點。就在最近,巴黎圣母院“牽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2024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也花落西安。
文旅工作,也是蘇州發展的重中之重。兩座古城能否聯袂上演“雙城記”,讓漢唐氣象與江南婉約巧妙結合,有著無數令人遐想的空間。
……
從三晉大地到三秦大地,從古城保護到東西部協作,緊鑼密鼓的考察之旅,體現的是蘇州對標學習先進的決心,也是蘇州主動服務大局的擔當。
期待蘇州與秦晉大地,結下的這次“秦晉之好”,早日碩果累累。
(圓桌觀察員/零零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