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觀察員/零零漆
近段時間,低空經濟已成為各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賽道。特別是無人機應用場景日益豐富,新業態層出不窮。
6月18日,蘇州瞄準心臟驟停這個“致命殺手”,在全國首飛航空醫療救援系列MD127-I型AED無人機,并率先發布基于全自主智能化AED無人機救援的低空救援整體解決方案。今后一旦正式投用,周邊目擊者只要第一時間撥打120,就能為發生心臟驟停的患者最快時間“呼”來AED(自動體外除顫器)這一“救命神器”,為挽救生命增添極大可能。
這一開創性應用,讓蘇州打造“黃金4分鐘急救圈”的愿景,加快變成現實。蘇州這次首飛,究竟藏著哪些顛覆性的新玩法?對全國又有怎樣的示范意義?引來各方廣泛關注。
一
AED無人機怎么參與救援?這套急救方案,和現行的120急救體系是什么關系?
帶著這樣的疑問,圓桌觀察員注意到,這次首飛儀式上,蘇州麥迪斯頓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智匯港管委會、西北工業大學航天學院空天動力技術創新團隊三方共建,成立了麥迪科技低空經濟創新中心。這個創新中心,瞄準的正是“低空+醫療”領域的技術創新與應用突破。
麥迪科技低空經濟創新中心簽約揭牌。
作為率先推出的新產品,AED無人機的首飛,讓三方合作的前景清晰可見。下一步,蘇州將啟動建設“120+AED無人機+數字化救護車”的低空醫療救援整體解決方案,以120急救中心為主導單位,從救護車覆蓋的15分鐘救治圈升級到無人機覆蓋的4分鐘救治圈,實現“車未到、機先到”,更快地打開生命急救綠色通道。
可以看出,這是民營科技領軍企業與120急救力量、知名高校強強聯合,以企業為主體深化產學研合作,最終把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到公共事業上的一次全新嘗試。
和之前很多城市著重在室內布局AED不同,這次的應用場景主要是面向開闊的室外。比如,一位患者在街道、公園、景區或城市的某廣場等地,突發心臟驟停,身邊人撥打120求助,急救中心接警后,就會立即同時派出無人機、志愿者和高度智慧化的救護車前往事發現場參與營救。
這樣,在這個與死神爭分奪秒的過程中,攜帶AED的無人機會第一時間抵達現場,隨后立刻把患者的即時信息回傳給急救中心。急救中心在借助遠程高清視頻,指導患者家屬、志愿者或其他陪同人員完成急救的同時,亦將患者的病情及救治方案傳遞給救護車,讓患者在救護車到達后實現“上車即入院”,從而在醫警聯動中進一步提高搶救成功率。
二
《中國心臟驟停與心肺復蘇報告(2022年版)》顯示,我國心臟驟??傮w發病率97.1/10萬。在我國,超過80%的心臟驟停以及猝死情況發生在醫院外。而據蘇州市急救中心發布的《2022年蘇州市區院前急救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蘇州市區發生心搏驟停3400余人次,比2021年增加41%,平均每天約有9至10人心搏驟停;而到了2023年,平均每天心搏驟停的人數已增至10人以上。
而“黃金4分鐘”,則是對心臟驟?;颊咦罴训膿尵葧r間窗口:統計結果顯示,對心臟驟?;颊咴?分鐘內實施心肺復蘇,3至5分鐘內進行AED除顫,可使心臟驟?;颊叽婊盥蔬_到50%至70%。一旦超過“黃金4分鐘”,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因此,AED無人機的問世,第一步正是要解決4分鐘內AED到達的難題。而這套急救方案,其意義不僅于此。
麥迪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圓桌觀察員,該模式能夠成功化解傳統心臟驟停救援問題的兩大障礙:
一是原來都是由120接警后通知附近的志愿者到相應的地點去取AED,然后再趕赴現場救援,耗時又費力;現在一接警,志愿者、攜帶AED的無人機和救護車便一齊出動,形成了一個高效而完整的救援閉環。
二是解決了AED的布點問題。無人機的起飛點就是急救體系的中轉樞紐,樞紐常態化配備了相應的AED設備。這樣可充分發揮無人機不堵車、高航速和自主精確導航的優勢,快速到達更廣闊的周邊地域,一定程度上也大大降低了AED的布設成本。
AED設備已覆蓋了蘇州地鐵197座車站。
對于AED的布局,蘇州一向高度重視。今年蘇州市兩會上,AED倍增工程被納入了年度民生實事項目,明確要在目前全市公共場所已投放近1000臺AED的基礎上,再新增2000臺以上;同時完成使用技能持證培訓不少于1.3萬人,同步開展市民持證培訓1.5萬人,合計培訓2.8萬人。
蘇州市急救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這次AED無人機與智慧救護車的聯動,是對蘇州應急救援體系的又一個有益補充。得益于高校、企業的助力,今后,蘇州的應急救援網絡將更加立體,也更加智慧。
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的西北工業大學,是以航空、航天、航海等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在無人機技術方面,西北工業大學一直有著獨特優勢。
而成立于2005年、扎根蘇州多年的麥迪科技,于2016年12月成功登陸上交所主板,是國內醫療信息化的產業龍頭。麥迪科技長期專注以急危重癥全生命周期管理為核心的數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是全國能完整提供從院前急救到急診、到手術室、最后再到ICU急危重癥全場景解決方案的頭部供應商。目前,麥迪科技的終端用戶覆蓋了全國32個省份、近2400家醫療機構,其中三甲醫院覆蓋率達80%以上。
以AED無人機急救先行為主要特征的低空醫療救援模式,就是在麥迪原有的智慧急救平臺基礎上,進行創新升級的整體解決方案。未來,隨著麥迪科技低空經濟創新中心建設發力,性能更加強大的急救無人機,也將在蘇州太倉研發制造。
三
數字經濟、大健康和低空經濟,都是蘇州的優勢產業,也是蘇州當前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基礎。
今年,蘇州加速打造數字化標桿城市,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進程顯著加快。以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為代表的大健康產業是蘇州的王牌,產業綜合實力位列全國前三。同時,在低空經濟這一新賽道上,蘇州今年也緊鑼密鼓展開布局,在無人機制造、低空場景打造等方面,走在了國內前列。
先進技術的跨界交叉,優勢產業的互補聯動,必將激發創新的火花。所以,AED無人機首飛發生在蘇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未來也一定會有更廣的發展空間。
攜帶AED設備的麥迪無人機。
業內人士告訴圓桌觀察員,目前全國大多數城市還停留在以指揮調度為主的“急救1.0”時代;而以蘇州為代表、最早提出并實現以救護車為核心、院前院內協同救治、“上車即入院”的城市,則基本邁入了智慧化的“急救2.0”時代;在今天國家大力支持低空經濟的背景下,以空中急救為主要特征的“急救3.0”時代,已呼之欲出。
AED無人機領銜的空中急救模式,要想最終落地,離不開多部門的持續支持和協同發力。目前,如無人機的通信設施、與之配套的中轉樞紐、志愿者隊伍的建設與培訓等,仍需跟進完善。隨著低空救援體系建設到位,AED無人機將在蘇州盡快正式投入使用。待模式成熟,蘇州的成功經驗還可以在全國各地推廣,讓更多人受益。
……
意義非凡的首飛,讓蘇州又一次開了先河。
未來已來,低空經濟勢必成為下一個“爆點”,也讓我們對蘇州增添更多憧憬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