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國內人工智能產業加快發展,業界討論愈發熱烈。據工信部數據,中國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超過4500家,核心產業規模已接近6000億元。
踩準這個風口,9月15日,蘇州專門召開“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推進大會,亮出“到2027年實現產業規模超3000億元”的目標。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成為蘇州下一步推動自身發展的重要戰略。
這其中,蘇州聚焦“大模型”這一制高點,加快布局新賽道,引得行業領軍企業和圈內“大佬”紛紛與會。會上,思必馳、東吳證券、同程網絡3 個項目率先獲評年度蘇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項目,蘇州現場各發放500萬元支票。
蘇州的大手筆,值得關注。
一
數字時代,數據已成為關鍵生產要素。而大數據模型通過先進的算法和技術,利用海量數據,訓練得到具有強大預測和決策能力的模型,被業內看作驅動數字時代變革的關鍵引擎。
不少專家預測,國產大模型即將迎來廣泛應用階段,特別是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金融風控、智能推薦等領域,將爆發巨大的應用潛力。
不久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布一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已備案信息,智慧芽信息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的芽仔大模型入選。截至目前,江蘇共有8款大模型通過國家備案,其中蘇州占到一半,另外3個為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東風(DFM)語言大模型、蘇州清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Aryn GPT、同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程心大模型。
思必馳自主開發的大模型正賦能各行各業。
作為一家從事智能語音及語音技術等研究的頭部企業,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專程前來蘇州參會。圓桌觀察員注意到,在主旨演講中,他專門提到,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在蘇州,有著極其廣闊的應用前景,近幾年的發展增速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事實上,和很多前沿行業一樣,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發展,也關鍵看龍頭企業、看先進地區。
大模型不是無本之木、不是空中樓閣,只有在現代制造業實力強勁和人工智能產業基礎扎實的先進地區,大模型才能生根發芽、最終長成參天大樹。而大模型的開發、運營,則需要龍頭企業的主導、牽頭。
清睿智能開發的Aryn GPT,是國內首個教育領域大模型。
人工智能綜合實力已躋身全國第一梯隊的蘇州,2023年其相關產業規模超過了2000億元,同比增長5.6%;今年上半年,實現產值1146.58億元,同比增長7.67%。目前,蘇州集聚了超2000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其中規上企業378家,上市企業22家,全球獨角獸企業7家。
有著這么好的發展基礎,這次,蘇州明確要進一步建設“百模千景萬算”的“人工智能+”城市,底氣十足。特別是在需求端,蘇州將圍繞研產供銷、衣食住行、生老病苦等各環節,全面推進垂直大模型開發應用,重點在制造、交通、能源、教育、醫療、文旅、金融等方面突破。
蘇州出手了,自然引來不少人工智能頭部企業參與。現場,華為、騰訊、西門子、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科大訊飛、思必馳、協鑫、亨通、波司登、萊克電氣等,均簽約落地一批新的合作項目。
二
這次的大會雖然由蘇州主辦,但其實也是全國人工智能行業的一場盛會。
一位參會的科研院所負責人告訴圓桌觀察員,這一次會議的召開,對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實操方面作了一次全面介紹和展示,讓與會者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未來,這對整個行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也具有風向標意義。
比如,首屆“祖沖之獎”在本次大會上頒發。這是一項以南北朝杰出數學家、在蘇州昆山擔任過縣令的祖沖之來命名的全國性人工智能前沿創新獎,由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起并設立。
其次,大會接連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年度報告(2023~2024)》和《中國城市人工智能發展指數報告(2023~2024)》。前者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聯合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攜手打造,分析研究了國內外人工智能發展動態,為政策制定者、業界人士和人工智能投資者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和前沿參考信息;后者由中關村視聽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與北京上奇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推出,基于全國近300個城市人工智能發展情況,系統分析和評估城市人工智能發展指數,總結分析了部分典型城市的經驗做法。
蘇州人工智能產業的綜合實力,早已躋身全國第一梯隊。
可以說,由權威機構打造的具有全國意義的重磅獎項和權威報告,都選擇在蘇州發布,這不僅凸顯了會議的含金量,也體現了業界對蘇州人工智能實力的認可。
畢竟,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大模型,都不是光一個城市就能全面布局的。整合行業、社會、資本等各方面力量,在技術端、應用端強強聯手、共闖藍海,才是成功之道。
三
為更大力度支持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發展,蘇州專門制定發布《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應用 高水平建設“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行動方案》和《關于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制造業”的若干措施》,從政策上給予全力支持。
蘇州明確,到2027年要實現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在大模型方面,力爭引培國內外先進水平的基礎大模型1個,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國家級備案數突破50個,垂直領域大模型市級培育數突破300個。
具體來看,蘇州將聚焦制造、金融、科研、低空經濟、建筑、交通、醫療、教育、能源、文旅、消費、人力資源、農業、社會治理、政務服務等15個重點領域,在“人工智能+”方面系統發力。其中,“人工智能+制造業”是重中之重,蘇州將著力發揮產業優勢,力爭到2025年,打造垂直領域工業模型30個以上。
推動“人工智能+”發展,蘇州行動迅速。
大會現場,中科可控信息產業有限公司“智能計算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服務平臺”揭牌,人工智能發展增添算力支持。華為入駐蘇州大模型訓練基地、科大訊飛人工智能成果轉化示范基地、騰訊云工業互聯網江蘇總部基地,以及總投資50億元的協鑫集團智慧能源全球研發總部等重大項目,也相繼完成了簽約或揭牌。
蘇州市“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就此全面拉開了建設大幕。
……
自ChatGPT等現象級產品問世,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呈現加速爆發趨勢。AI革命,已經成為全球新一輪產業變革的主戰場。
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發展中國自己的大模型,這條路任重道遠、前景廣闊。蘇州這場大會,不僅開得及時,更讓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
(圓桌觀察員/零零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