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又到了各地盤點上一年工作、謀劃新一年發展的時間。作為經濟大市的蘇州,在今天舉行了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總結全年工作的同時,著重布置了明年經濟工作的思路和舉措。
據蘇州市統計局對外發布,今年1至11月,蘇州規上工業產值達到42661.3億元,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9188.2億元。兩個數據頗受關注,外界預計,蘇州的“工業”與“消費”兩大數值,全年極有可能分別迫近4.7萬億元和1萬億元大關,蘇州的發展將再次交出“高分報表”。
站上新起點,勢頭強勁的蘇州2025年怎么干?這場重要會議釋放出哪些新信號?圓桌觀察員第一時間作了梳理。
關鍵詞:穩
2024年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仍在眼前。2025年,注定繼續承壓前行。
12月11日至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
剛剛結束的江蘇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也對全省各市提出了明確要求——“只要信心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突出穩定預期、增強信心,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
黨中央的形勢判斷和任務要求、省委具體部署的各項工作,在蘇州市委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得到了清晰貫徹。
“這次的會議,專門分析了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既包括可能面臨的嚴峻問題,也包括各方面有利因素,并針對性提出了目標舉措,非常務實。”走出會場,一位與會干部告訴圓桌觀察員。
蘇州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三個總體要求,與中央、省會議精神一脈相承。而針對自身發展特點,蘇州專門提出,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以新的發展實績為全國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強勁的進出口是蘇州深度融入國際市場的重要體現。
行穩才能致遠。2024年1至11月,蘇州進出口額達到了23856.9億元。蘇州不僅經濟體量大,而且開放程度高,已經深度融入國際市場,是外界觀測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風向標。只有穩住發展、穩定預期,才能堅定信心、應對挑戰、破浪前行。
“穩”字為要,蘇州明確,要重點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把“穩外貿、引外資”作為穩大盤的關鍵支撐。強化重點行業、龍頭企業跟蹤服務,深入推進外貿企業“全球行”,全力穩住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持續優化外資發展環境,加力引外資。二是多措并舉提振房地產投資,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住樓市”的要求,結合城市更新,建設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好房子”,更好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三是“穩就業、促增收”。大力實施促進就業增收支持專項行動,加強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多渠道提供大學生就業崗位,進一步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關鍵詞:新
蘇州擁有1.4萬家規上工業企業,覆蓋35個大類、171個中類、516個小類。近年來,蘇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策源能力、產業核心競爭力有了快速提升。今年1至11月,蘇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躍升至54%。據工信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旗下的賽迪顧問發布的《2024年先進制造業城市研究》,蘇州位列全國第二位,僅次于深圳。
制造業一直是蘇州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必然也是蘇州抓經濟的重中之重。這一次,蘇州市委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再一次把推動明年發展的關鍵動力,聚焦到“新”上。
蘇州將實施生物醫藥騰飛計劃,持續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會議提出,繼續錨定打造全球具有領先地位的“智造之城”,著力增強傳統支柱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在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先進材料3個萬億級產業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蘇州制造”美譽度、品牌力。一體推動教育、科技、人才發展,匯聚更多創新資源,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構建產業科技創新新模式。
同時,堅持“核心產業+”,實施生物醫藥騰飛計劃,推動人工智能、新型儲能、低空經濟等形成新的增長曲線。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引育關鍵生態位企業、總部平臺型企業,推動先進制造企業向“制造+服務”綜合集成商發展。
消費與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蘇州還把培育“新消費”、推動“新一輪基建”作為關鍵抓手,更大力度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蘇州積極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支柱產業。
一方面,積極開拓消費新業態、新場景,做大做強首發經濟、潮玩經濟、夜間經濟,深入挖掘“演藝+”“賽事+”“會展+”等新熱點,舉辦一批現象級演唱會、熱門體育賽事。旗幟鮮明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加快形成書香、演藝、影視(微短劇)三條重點產業鏈;用好過境240小時免簽新政,吸引更多外國游客來蘇旅游消費。
另一方面,蘇州將在全力以赴擴大工業投資、積極招引標志性產業大項目的同時,實施韌性安全城市補短專項行動,加快基礎設施投資,發揮好重點項目牽引和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引導帶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
關鍵詞:保
明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蘇州作為全省經濟發展“壓艙石”,肩負著“挑大梁”的責任擔當,必須持續提高經濟工作精準性、針對性、實效性。
會上,蘇州提出,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順應科技革命、產業變革、社會轉型新趨勢和外部形勢新變化,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大膽探索創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探索全面綠色轉型新路徑,統籌抓好民生保障和安全穩定,形成高質量發展強大合力。
蘇州既是經濟大市,也是人口大市。在中國式現代化走在前、做示范中當好排頭兵,要始終把人放在第一位。在“保民生”上,蘇州將著眼人口形勢變化,推動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公共服務提質擴容,聚焦關愛“一老一小”、救助“一病一殘”,持續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全域化推進兒童友好城市、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
蘇州持續構建“產城人”融合發展的宜居宜業之城。
當前,群眾訴求日益多元,城市建管、安全生產、社會治理等領域面臨更多挑戰。蘇州提出,在“保安全”“保穩定”上,繼續有效防范化解各領域風險隱患,扎實推進平安蘇州和法治蘇州建設,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
歲末年初,工作千頭萬緒。圓桌觀察員注意到,圍繞抓落實,蘇州市委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發出了“動員令”,要求各級黨員干部干字當頭、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各地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帶頭外出招商、服務企業、聯系群眾,經濟大鎮和開發區、保稅區、高新區發揮好經濟發展主陣地作用,把各方面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全力爭取開門穩、開門紅,高質量完成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
全新出發,激情滿懷。2025年,蘇州的發展值得期待。
(圓桌觀察員/零零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