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24年迎來了最后一天。蘇州的收官戰,在一片緊鑼密鼓中,喜訊連連。
最后一個月的第一天,7號線正式開通,這是年內蘇州開通的第三條地鐵線,至此蘇州軌交第三期建設規劃順利收官,運營總里程約350公里、呈現“九線聯運”大格局的地鐵網全面成型。
同樣是這個月末,12月26日,滬蘇湖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有了這最南“一橫”,只需靜待通蘇嘉甬高鐵最后“一豎”建成通車,蘇州“豐”字形國家干線鐵路網即可圓滿繪就。蘇州南站、盛澤站投用后,蘇州鐵路客運站總數達到14座,數量位列全省第一、全國大中城市前列。
交通大提速,是蘇州整個城市持續快速發展的生動縮影。不妨透過地鐵建設,回顧一下從第一條線開通到如今“九線聯運”的12年,蘇州發展究竟有多快?
一
便捷的地鐵網絡,不僅是城市實力的體現,更是驅動發展的關鍵因素。對蘇州這樣的城市來說,建地鐵是必然選擇。細數幾個關鍵節點,就可以看出,蘇州在建地鐵上有多拼:
2002年,蘇州正式啟動軌道交通線網的研究與規劃。2007年2月,蘇州市軌道交通首輪建設規劃獲得國務院批準,同年12月軌道交通1號線正式開工。
2012年4月28日,蘇州軌道交通1號線開通運營。蘇州沒有地鐵的歷史,至此終結。
“蘇州大力建地鐵的時間,正趕上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的高速期,可以說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市交通部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圓桌觀察員。
蘇州11號線與上海無縫對接。
蘇州,作為中國內地第15座、江蘇省第2座開通地鐵的城市,也是國內首個建設并開通地鐵的地級市。目前,總長350公里、沿途點綴著276座車站(其中換乘站40座)的蘇州地鐵網,由9條線路一步步織就而成:
1號線:2012年4月28日開通運營;
2號線:2013年12月28日開通運營;
4號線:2017年4月15日開通運營;
3號線:2019年12月25日開通運營;
5號線:2021年6月29日開通運營,是江蘇省內首條全自動運行的地鐵線路,也是國內首條支持數字人民幣掃碼支付的地鐵線路。
11號線:2023年6月24日開通運營,是蘇州首條市域線,也是首條與上海無縫對接的地鐵線路。
此外,6號線于2024年6月29日開通運營,8號線2024年9月10日開通運營,7號線2024年12月1日開通運營。蘇州一年內,連續開通三條地鐵,再創高峰。其中,8號線與3號線在線網中構成“組合環”,蘇州地鐵開啟“環線時代”。
如今,論運營里程數,蘇州排名全國第12位。這樣的成就在短短12年內完成,蘇州地鐵的建設速度,令人震撼。
二
回顧過去12年,從另一個維度,亦可看出蘇州整個城市發展的驚人速度。
回看2012年的經濟數據,當年蘇州GDP12011.65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為28784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40.97億元,比上年增長14.5%。
到了2023年,蘇州GDP在2012年的高起點上又正好翻了一番,沖上24653.4億元的高點;全年規上工業總產值為44343.9億元,約為2012年的1.5倍;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9582.9億元,是2012年的3倍。
快速攀升的經濟體量,不斷提升的制造業實力,以及百姓越來越鼓的“錢袋子”推高的消費力,都切切實實體現了城市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整個蘇州,也因地鐵線網的連通,成功實現了中心城區的歷史性擴張,發展格局出現巨大變化。
打開線路圖,找到地鐵線的各個“極點”,這樣的變化一目了然:目前,蘇州地鐵最北抵達位于相城區的騎河站(2號線),最南延伸至吳江區同里站(4號線),最東邊是昆山市花橋站(11號線),最西面則是吳中區太湖香山站(5號線)。蘇州6個區,實現地鐵全覆蓋;4個縣級市中,昆山率先連通。
2012年蘇州“一核四城”發展規劃和如今高度吻合。
“九鐵聯運”格局的形成,極大便利了市民的往來,擴展了城市開發邊界。蘇州的中心城區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古城區,老蘇州們再也沒有了“出了護城河就像出城”的感覺。新城古城聯動發展的規劃愿景,成為現實。
以2012年底蘇州提出的“一核四城”戰略為例,當時提出的以古城為核心,東邊是綜合商務城,西邊是生態科技城,北邊是高鐵新城,南邊是太湖新城,邁入“一核四城”大城時代的計劃,已完全實現。未來的蘇州,正朝著一個輻射力更強的“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的市域一體發展格局邁進。
三
“鋪上一張總長350公里的綿密地鐵網,對蘇州來說相當于掀起一場交通革命,深刻改變了市民和游客的交通方式。”對著調度中心中控大屏,蘇州地鐵一位負責人告訴圓桌觀察員。
面對即將到來的跨年夜,蘇州地鐵已經做好了“通宵運行”的充足準備。2023年12月31日跨年夜,蘇州地鐵同樣實行通宵運營,客流達到了歷史最高的304.1萬人次。按預計,今年客流有望再次刷新歷史。
有了地鐵線網的加持,無論是本地人還是游客,出行有了更多“松弛感”。從居住地到工作地的上下班通勤,五湖四海的游客抵蘇后向熱門景點快速流動,相比過去開車堵在路上或者擠公交而帶來的焦慮,顯然定心很多、舒適很多。
游客乘坐地鐵可直達蘇博等蘇州熱門景區。
據統計,蘇州全市各景區累計接待游客數,2012年約為1.14億人次,而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各監測景區累計接待游客已達約1.6億人次。能夠承載如此巨大客流的背后,是蘇州幾乎所有的核心景點,附近都開通了地鐵。比如,被譽為“最美園林線”的6號線,全線有14座車站緊鄰虎丘、山塘街、拙政園、獅子林、蘇州博物館、平江路、金雞湖等重要景區。
前后12年,從十字交匯到放射狀,350公里的蘇州地鐵網,按照站點800米服務范圍,已覆蓋了44%的中心城區建設用地;古城區站點800米服務范圍覆蓋率更是高達93%。
四
分析人士指出,蘇州的地鐵建設,雖然力度大、節奏快,但從來不是為建而建,而是按照城市發展規劃步步推進。從零開始到網絡成型,正好趕上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迅猛推進的黃金年代。而隨著城市發展逐漸由“外延擴張”轉向“內涵提升”,已經與城市發展規模達到相適應水平的蘇州地鐵,下一步也必然走入更加穩健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2024年3月18日,蘇州軌道交通官方網站發布蘇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25-2030年)及線網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信息公示以及蘇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25-2030年)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公示。蘇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25-2030年)出爐。
根據公示,本次建設規劃環境評價范圍總規模約130千米,分別為9號線一期、10號線一期、14號線一期和蘇錫軌道快線。最終的建設計劃還有待正式獲批,但可以預計,在不久的將來,蘇州還會繼續完善地鐵線網布局。
已通車的滬蘇湖鐵路,是蘇州綜合立體交通網的重要構成。
而另一個方面,蘇州會更加注重依托已建成的地鐵線網,不斷提高運營水平,并和在建的通蘇嘉甬鐵路、已通車的滬蘇湖鐵路等,構建一個綜合立體交通網,解決換乘出行問題。
2024年8月,《蘇州市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對外發布。蘇州明確,打造“綜合立體交通樞紐”,計劃到2035年,形成市域各板塊1小時通達、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1小時通達、長三角地區主要城市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的“123出行交通圈”。
“樞紐之城”,已在眼前。
……
星光不負趕路人。歷來善抓機遇、敢闖敢干的蘇州,用發展速度驚艷世人,也用發展成果惠及市民。
2025年,期待蘇州帶來更多驚喜。
(圓桌觀察員/零零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