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木
姑蘇區動遷安置小區官莊前花園面貌近日可謂煥然一新:原本破損的路面、雜物堆積的樓道間、下雨天的積水坑等問題一一解決,小區居住環境越來越好了,鄰里關系也更加和諧。
小區環境關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質,也是城市整體形象的反映。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動遷小區的環境狀況、治理狀況等方面有著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官莊前小區也不例外。為切實解決小區居民的合理訴求,社區工作人員立足現實,攜手官莊前花園物業、共建單位黨員志愿者等,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對官莊前花園進行改造整治。首先對小區路面“創傷”逐一排查,硬化修繕,使坑洼路面變得平坦整潔,車輛行駛和居民出行更順暢安全。在此基礎上,針對官莊前花園鄰里之間的矛盾糾紛,社區“海棠先鋒”志愿者、網格員積極作為,快速發現并入戶化解,對于短時間內無法化解的矛盾糾紛,社區人民調解委員及時介入調解。可以說,社區工作人員在小區基層治理過程中耐心細致且盡力而為,既做精“面子”,又備足“里子”,把小區改造的情懷落實到了細微處。
小區改造,牽著民生,連著城市發展,改造的是環境,凝聚的是人心。不是政府單方面的事,還需要社會各方積極參與,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推動小區建設提升。針對這種情況,社區量力而行、從長計議,撬動激發多元協同力量。比如,通過聘請退休政法干警、退休老教師等擔任社區調解員,并引入社會組織、行業專業力量,增強矛盾糾紛調處的時效性。另外,社區還充分利用共建單位的資源優勢,常態化收集社情民意,積極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身邊這些小區日新月異的變化,正是其中一個個具體而生動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