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仲
高溫天持續加碼,如何清涼消夏也成了炎炎夏日里人們最熱衷的事。于是,不少人把湖泊河道當成了天然“水上樂園”,有些野灘頭搖身一變成了玩水“網紅點”。
吳中區光福鎮麗波灣就是其中較為出名的一處,連日來,野泳人數激增。記者調查發現,每到日落黃昏時,便會聚集起大批游人,水上狂歡能從下午5點一直持續到晚上10點,很多是拖家帶口,帶著兒童玩水的家長偏多。
其實,每到盛夏,拒絕“野泳”的呼吁聲都會不絕于耳,諸如家校安全服務平臺也會點對點發送安全提醒,讓家長加強監管嚴防溺水,但是任憑喊破嗓子,一些人還是管不住自己的任性,非但自己沒有帶好頭,扛起監管之責,反而把孩子“拉下水”,典型的不負責任。
安全是一,其他都是零。任何時候都不值得拿生命安全去冒險,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為什么很多人并不把它當回事,說白了,還是過于樂觀,抱有很大的僥幸心理,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但是野泳的安全風險客觀存在,一旦碰上便是百分之百的夢魘。據悉,今年入夏以來,僅蘇州青年藍天救援隊就參與了20余起溺水救援工作,主要集中在太湖、陽澄湖水系和環古城河。
每個人理應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再醒目的警示標識,再苦口婆心的勸阻,倘若依舊視而不見、閉耳不聽,那悲劇一旦發生除了令人扼腕嘆息還會讓人怒其不爭。作為成年人,得有辨別風險和管控行為的能力,尤其是成為父母之后,不僅要做自身安全的第一責任人,還要肩負起對未成年子女的監管責任,要為他們安全防護打好樣。
眼下,太湖之濱野泳扎堆,除了呼吁大家拒絕“野泳”遠離危險,當務之急還是要加大管理,要進一步加大勸阻力度,加大現場值守,不妨把這些熱門的野灘頭變成大張旗鼓的宣傳陣地,把野泳的潛在風險、已經發生的悲劇,圖文并茂、有聲有色地展現出來,大聲講、反復說,以此澆滅游野泳的一時之興。
當然了,消暑避夏的需求正旺,扎堆野泳背后折射的是夏季玩水的強烈訴求,有沒有更多價格親民的游泳戲水場所,補齊短板、堵疏結合才能遏制住夏季野泳這個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