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 王琪 作
【畫中話】
肖路
堅決制止“流量向惡”和“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推動網絡直播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近日,中央網信辦專門印發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為期1個月的“清朗·網絡直播領域虛假和低俗亂象整治”專項行動。
數字化時代,直播不僅成為網民樂此不疲的社交與娛樂的新形式,它還成就了龐大規模的直播電商產業市場。2023年,中國網民總量達到了10.51億人,幾乎90%的用戶都觀看視頻和直播。海量的用戶基礎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行業的風口也讓最早一批入場的主播吃到了巨大的紅利,如此的財富神話、市場空間也吸引了各路人馬蜂擁而至。
如今直播行業依然很熱,但品牌自播發展、從業人數供大于求,如此等等都讓直播帶貨這碗飯越來越難吃了。直播帶貨,首先得有流量, 于是一些主播不惜跌破底線,比如編造虛假“扶貧”“助農”“患病”等場景,冒充金融、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專業人員,甚至通過傳播“軟色情”信息來引流。惡俗、低俗博眼球賺流量,同時還使用虛假宣傳和假冒偽劣商品,這些亂象不僅坑害了消費者,消弭著消費的信任,也大大破壞了行業的健康生態。
直播電商行業作為一個新業態,起到經濟增長新引擎的作用,決不能讓“劣幣驅逐良幣”,要堅決向“流量向惡”現象說不。劍指突出問題,這樣的專項整治多多益善。最近,網絡主播正式“入編”為新職業,這意味給予職業支持的同時也必然會提出更高的職業標準,唯有規范才能讓行業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