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磊
2023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中指出,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并強調要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共產主義的最高價值目標,亦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和重要力量,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旨歸。
第一,人的全面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之義。有學者曾提出,中國復興之路需全面實現“六個現代化”:經濟現代化、社會現代化、政治現代化、文化現代化、生態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全面實現六個現代化,即中國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這里,人的全面發展問題被提到了現代化的高度。實際上,人的現代化或者人的全面發展問題一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之義。鑒于人的全面發展面臨著時空差異、群體和個體的差異,必須在具體的時空維度中分析才能真正認識現實中人的全面發展狀況。從黨的八大、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到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不斷變化表明了不同歷史時期供需關系的變化,也揭示了人民群眾需求的轉變。也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意識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須協調發展,越來越關注到人發展的問題。
第二,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正確道路。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現代化早已不再是西方國家的專屬命題。當前,資本主義制度與社會主義制度并存、私有制與公有制并存,中西方國家制度不同、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各異,因而實現國家現代化的路徑也不會一樣。現代化既有資本主義模式的現代化,也有社會主義模式的現代化。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的邏輯一方面促使“精英”階層財富迅速積累,一方面又加劇了普通民眾的貧困,財富差距宛如一條鴻溝無法跨越。資本主義所有制不改變,兩極分化問題便無法徹底解決。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共同富裕,人民是財富的創造者,也是財富的占有者和支配者。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物欲膨脹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對外擴張的現代化老路,超越了西方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由中國的特殊國情和客觀條件決定的,是由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理念決定的,也是由實現現代化長期實踐的規律性認識決定的。
第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內在統一的。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也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所有的舉措都緊緊圍繞著現實的人而展開,都是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了這一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奮斗。物質財富和精神生活得到極大豐富和滿足之后,人的主體性不斷增強,人們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解和認識也會不斷深化,在經濟、政治、文化、生態各方面的主觀能動性都隨之調動起來,不再僅僅追求經濟數據、經濟指標,同時也追求公平和效率、自然環境、醫療教育等更為廣泛和深層次的幸福。中國式現代化帶來了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體力和腦力方面的充分發展和應用可以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撐,反過來助推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可以說,兩者互相影響,共同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問題,不僅僅是立場問題、歷史問題、情感問題,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目的和價值旨歸。只有全面認識人的全面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聯系,才能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和本質,才能把握為何、如何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中不斷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蘇州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