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言
最近,姑蘇區雙塔街道里河社區舉辦“青年夜校”學習成果展示活動,瑜伽、八段錦、爵士舞、尤克里里班級的學員各自獻上精彩表演。另一頭,相城區黃橋街道首期“青年夜校”也正式結業,街道依托樓宇、社區、人才公寓等陣地資源,不斷滿足青年自我提升的需求。不難看出,如今夜校蓬勃發展、潛力無限,助力更多人在這種學習方式中追求自己的“詩和遠方”。
曾幾何時,人們上夜校主要是為了學知識、強技能。而如今,各地“青年夜校”興起,反映了年輕人對藝術審美與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與回家刷短視頻打發時間比起來,上夜校除了放松身心還能交友,能滿足年輕人多樣且富有個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而隨著需求彰顯,供給也在不斷發力——近年來,全國多地夜校火熱開啟,關于年輕人文化修養提升的供需矛盾正得到解決。
發展“青年夜校”,蘇州這兩年一直在探索。今年年初,蘇州大學夜校正式上線,29門課程,12小時內報名人數達千余人。緊隨其后,蘇州市人社部門推出家門口“技能夜校”,古吳軒書店推出章園夜校……從民間到官方,蘇州的夜校激活了更多公共文化空間,課程也在創新發展,目的都是為了靠近年輕人需求。我們看到,蘇州夜校的熱度逐漸升高,吸引年輕人的同時用豐富的課程點亮了他們的休閑時光,點亮了蘇州人的另一種夜生活。
從逐漸淡出公眾視野到重新走紅,夜校這種學習方式多年之后重新“變熱”,反映了一場終身學習供需兩端的“雙向奔赴”。如何讓“夜校熱”得以持續?緊盯年輕人需求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當前,很多夜校的課程還僅限于藝術領域,但年輕人的興趣愛好卻更為多元且多變。要繼續抓住年輕人的心,必須做好調查,讓課程推陳出新、與時俱進,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挖掘夜校潛力,不但能延續“夜校熱”還能使其持續升溫。
同時,還要多些差異化思維。可通過匯聚多方主體合力,吸引更多優質社會資源投入,提升夜校課程的吸引力和普惠性,更好滿足全社會不同人群終身學習需求。當然,行業自律不可或缺,要通過引導制定行業規范、定期開展培訓等形式,促進夜校行業規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