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來臨,中國多地包括蘇州在內,正面臨著病毒、細菌、支原體等病原體的挑戰,除了令人擔憂的肺炎,還有因病原體以及心血管因素等導致的耳鼻喉疾病,比如急性鼻炎、急性鼻竇炎、急性中耳炎、鼻出血、突發性耳聾等,這些疾病患者的數量明顯增加。這一現象應當引起市民朋友們足夠的重視。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于亞峰認為,對于病毒性感冒導致的急性鼻炎,在癥狀較輕的情況下可以暫時不用吃藥,通過多喝水、多休息等方式來緩解癥狀,癥狀較重伴發高熱時可以口服抗病毒藥物,更嚴重的患者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病毒性感冒在沒有其他并發疾病時,屬于自限性疾病,一般病人在一到兩周左右能夠自愈。然而,需要特別引起市民們注意的是,很多病毒性感冒患者還會出現繼發性細菌感染。這時候,患者的患病情況就變得復雜起來,可能會誘發急性鼻竇炎、急性咽喉炎、急性中耳炎等一系列耳鼻喉疾病,未及時治療的部分患者會發展成慢性疾病,對市民的健康、生活造成長期影響。
于亞峰表示,近期因耳鼻咽喉問題到院就診的患者逐漸增加。其中以免疫力低下的孩子和老人為主。同時,也有年輕人因治療不及時,將“小病拖成大病”。
那么,普通患者該如何區分病毒性感冒和細菌感染呢?
以甲流病毒為例,病毒性感冒患者通常表現為發熱(體溫常超過38℃)、咳嗽、咽痛、發冷和疲勞,全身肌肉酸痛等。嚴重患者呼吸道癥狀明顯加重,出現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口唇發紺,也可出現反應遲鈍、嗜睡、躁動等精神神經癥狀。
而繼發性細菌感染,由于感染位置的不同,其癥狀多集中于頭面部、特別是耳鼻喉器官中,出現流黃膿鼻涕、咽喉腫痛、耳痛等相關癥狀。
在耳鼻喉門診中,最容易被患者忽視的疾病之一,就是細菌感染引發的急性鼻竇炎。
鼻竇炎與鼻炎不同,不僅會出現鼻部的不適癥狀,還會出現面部疼痛、牙齒痛、頭痛、眶周疼痛等鼻竇區域的標志性癥狀。這些疼痛可能是因為鼻竇內的炎癥刺激了周圍的神經;同時,鼻涕顏色發黃也是一個重要的信號,這表明鼻竇內可能已經有細菌感染,引發了炎癥。
急性鼻竇炎一旦錯過了前期的治療窗口,很容易發展成慢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不僅會讓患者長期出現上述不適癥狀,還會繼發鼻息肉、中耳炎等,影響人們的工作睡眠,降低生活質量,嚴重者甚至需要手術治療。
因此,冬季病毒防控,對市民健康至關重要。
首先,要注意保暖,盡量減少在寒冷天氣外出的時間,尤其是在氣溫驟降或者大風天氣。外出時,可以佩戴口罩,這樣既能保暖,又能減少病原體的吸入。
其次,增強自身免疫力是關鍵,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適當增加室內外運動。
最后,醫生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們,一旦出現諸如發熱持續不退、咽喉腫痛加劇、耳部疼痛、鼻涕顏色變黃變濃以及鼻面部疼痛等細菌感染疾病典型癥狀,患者也要及時前往醫院進行治療,及時遏制病情的發展,避免疾病的蔓延與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