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記者 楊帆)為更好發揮證券基金機構穩市作用,中國人民銀行會同證監會持續推進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落地。根據參與機構需求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啟動了第二次互換便利操作,并于昨天完成招標。包括東吳證券在內的20家機構參與投標。
2024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簡稱SFISF)”工具,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以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等資產為抵押,從人民銀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高等級流動性資產,旨在提升金融機構資產利用效率,促進資本市場長期穩健發展。東吳證券積極響應政策號召,搶抓政策機遇,于近日成功取得互換便利操作資格。
互換便利工具創設以來,各金融機構積極配合,目前已完成兩次互換便利操作的招標,合計基金1050億元,第一次為500億元,本次為第二次,操作金額為550億元,采用費率招標方式,最高投標費率30基點,最低投標費率10基點,中標費率為10基點。此外,中國結算對所有涉及SFISF的證券質押登記費實施減半收取的優惠措施,其中,港股通證券質押登記費以所質押股數(份額)為基礎收取。
“中標費率及質押登記費逐步降低,有助于提升金融機構維護我國資本市場長期穩健發展的積極性。”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互換便利工具采用“以券換券”的方式,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抵押流動性相對較差的股票ETF、滬深300成份股等資產,換取國債、央行票據等流動性更高的資產,以提高自身在市場融資的便利性與資金實力,進而有助于金融機構在資本市場進行投資、增持股票。“互換便利工具的創設雖然不會增加基礎貨幣的投放,但能夠顯著提高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增強機構的融資能力以及資金實力,提升股票增持能力,促進金融機構更好發揮穩定市場的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