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戴曉剛
2024年,在政策鼓勵和支持下,蘇州上市公司回購、主要股東增持積極性大幅提升。數據顯示,去年共有76家蘇州上市公司實施回購或新增披露回購方案,回購金額上限約65.13億元,數量和金額分別是2023年的2.45倍和2.44倍,創下歷史新高。增持方面,2024年共有44家蘇州上市公司主要股東實施增持或披露增持計劃,數量和金額也創下歷史新高。
上市公司回購熱情高
1月1日,廣大特材就公告,公司擬以2億元至4億元回購股份,將用于股權激勵及/或員工持股計劃,回購股份價格不超過26.22元/股。這是A股新年首批回購方案之一。
而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蘇州上市公司的回購熱情也格外高,引發市場關注。如光伏組件龍頭阿特斯去年在耗資5.66億元完成一輪回購后,于去年11月底再次發起第二輪回購,回購資金總額不低于人民幣5億元,不超過人民幣10億元。如凌志軟件擬以3000萬-5000萬元回購公司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9.6元/股。兩個月后,該公司還將回購價格上限由9.6元/股調整為21元/股,來保障回購股份方案的順利實施。
還有上市公司“閃電”回購。去年10月10日,德爾未來通過集中競價的交易方式回購了公司671.2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98%,成交均價為4.40元/股,成交總金額為2950.84萬元(不含交易費用)。而此時距離公司董事會明確要回購僅過了約2天,且回購金額已接近回購計劃額下限。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蘇州板塊”注銷式回購也明顯增長。如常熟汽飾擬回購1.5億-3億元公司股份,回購價不超21.17元/股,將用于注銷并減少公司注冊資本。如海陸重工通過股份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回購公司股份約1139萬股,成交總金額約為4999萬元,且回購股份注銷已完成。
大手筆增持頻現
另外,去年“蘇州板塊”也迎來了主要股東增持熱潮。如蘇州銀行去年三度獲第一大股東國發集團增持,最近的一次,國發集團通過深交所交易系統集中競價交易增持超過4892萬股,增持股份達到1.00%。
不少蘇州上市公司也已完成增持。如去年7月19日至9月4日,綠的諧波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左昱昱以及實際控制人、副董事長左晶通過上交所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合計增持公司股份14萬股,合計增持金額約902萬元。
部分蘇州上市公司重要股東計劃大手筆增持,引發市場關注。如去年11月13日,國內民營煉化巨頭東方盛虹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計劃自公告披露日起6個月內,通過深交所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公司A股股份,合計增持金額不低于人民幣20億元,不超過人民幣40億元。
對于增持原因,東方盛虹表示,主要是基于對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堅定信心及對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同時為提振投資者信心,切實維護中小股東利益和市場穩定,促進公司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
專項再貸款功不可沒
值得注意的是,蘇州上市公司回購、主要股東增持大幅升溫的背后,回購增持再貸款專項工具的推出功不可沒。
2024年10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有關事宜的通知》,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
10月20日,蘇州上市公司邁為股份就公告稱,已與中信銀行蘇州分行簽訂了回購專項貸款合同,將以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回購公司股份,成為全國首批、江蘇首單使用貸款資金回購股份的上市公司。隨后,截至去年年底,又有數十家蘇州上市公司相繼獲得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的支持。
比如東方盛虹重要股東實施大手筆增持,就有著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的助力。根據公告,3家銀行為東方盛虹本次增持提供貸款支持,分別為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支行或分行,合計提供貸款金額達到28億元。
近期金融管理部門還對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落地有關政策進行了調整優化,包括提高融資比例、延長貸款期限、拓寬股票回購增持貸款的適用范圍等。業內人士指出,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政策調整優化,能夠降低上市公司融資成本,進一步激發上市公司使用專項貸款回購增持股票的意愿,鼓勵上市公司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