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評論員 離火
具身賦能,“機智”未來。昨日,蘇州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大會啟幕。
具身智能,正成為蘇州從“制造大市”向“智造強市”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它不僅是產業升級、經濟增長的助推器,更如一股變革洪流,重塑社會結構,革新生活方式。從忙碌的工業車間,到熙攘的街頭巷尾,從靈動跳躍的“夸父”人形機器人,到穿梭配送的“飛毛腿”外賣車,蘇州正加速邁進“智造”未來,勾勒出“人機協同”的新畫卷。
在蘇州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版圖中,600余家產業鏈企業星羅棋布,27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奮勇爭先,構建起涵蓋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體制造、下游系統集成的完整生態鏈,筑牢高質量發展的“智能根基”。吳中區工業機器人實力強勁,高新區醫用機器人獨具特色,昆山市系統集成優勢顯著,張家港市企業為機器人“大腦”注入智慧,常熟市創新谷孵化前沿技術,太倉市智能制造基地加速成果落地。各地產業如繁星閃爍,各放異彩。
行業龍頭引領產業蓬勃發展。樂聚機器人的“夸父”人形機器人,憑借跳躍及多地形適應能力,打破傳統應用局限,已在工業、教育、醫療領域批量交付。追覓科技仿生機械臂掃地機器人亮相美國CES展,自主規劃清潔、靈活夾取物品,引領智能家居進入主動服務新階段。穿山甲機器人的“飛毛腿”外賣配送車,將攜手美團、餓了么,重塑城市物流格局。
蘇州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活力滿滿。整機與核心部組件技術持續突破,產品供給豐富多元,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在吳中區工廠,魔法原子人形機器人精準作業,提升生產效率;昆山市信義小學操場,四足機器人領跑課間操,實時調整運動節奏;蘇州市低空經濟展示館內,樂聚機器人化身“智能講解員”,以流暢互動展現科技魅力。具身智能已融入百姓生活。
蘇州成功的關鍵,在于“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哈工大蘇州研究院牽頭的江蘇省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全力研發“祝融”火災救援機器人。江蘇省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重點實驗室等平臺,攻克高精度減速器、伺服驅動系統等“卡脖子”技術難題。
展望未來,蘇州目標明確:2027年核心產業規模達100億元,關聯產業規模達300億元,助力機器人產業突破2000億元。為此,蘇州打出“組合拳”:政策上,出臺《三年行動計劃》與專項措施,設創新谷、聯創中心,培育3家以上整機量產企業;標準上,主導制定10余項國際標準、50余項國家標準,搶占行業話語權;生態上,建設國家級產教聯合體,推動“AI+制造”融合,優化產業生態。
蘇州志在打造具身智能產業生態的“熱帶雨林”,讓技術、人才、資本共生共榮。從伍子胥筑城的古老智慧,到當下“智造”的華麗蝶變,蘇州始終勇立時代潮頭。以創新賦能產業,用智慧點亮生活,讓具身智能融入人間煙火,蘇州正以堅定步伐邁向“智造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