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評論員
創新,發展之首要動力,蘇州經濟穩健前行的關鍵密鑰。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發出強音:“更大力度攻創新、提效能。”這一清晰號令,為蘇州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錨定了奮進方向。
蘇州,產業底蘊厚重如磐,科技創新活力奔涌。2009年,躋身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2010年,踏入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行列。多年來,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前列。當下,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浪潮洶涌,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刻不容緩。蘇州當順勢而為,以創新提效破局,勇克經濟發展難題,塑就全新發展優勢。
攻創新提效能,首重提升創新策源力。創新策源,是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是帶動發展的強大引擎。要強化科技攻關 “主陣地”,發揮“一區兩中心”引領輻射作用,全力爭創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優化創新平臺管理考核,激發創新效能。推動科研機構、高校院所與重點企業深度結對;完善創新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設專項扶持資金,依企業發展階段精準支持,助力凈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
攻創新提效能,需要加強創新協同力。教育、科技、人才,是創新發展相輔相成的“鐵三角”。要繼續深化名城名校融合戰略,給高校畢業生住房補貼、就業創業扶持,提高留蘇比例;對接產業需求,提升職業教育水平,培育大批適配蘇州產業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搭建平臺,吸引海內外英才會聚;打造卓越企業家、工程師、工匠隊伍,開展專項培訓,拓展人才發展空間;強化青年、復合型人才培養,實施“攀峰”計劃、托舉工程,給青年人才科研資助、導師指導,助其快速成長。
攻創新提效能,亦要提升創新包容力。創新路上,難免有失敗與挫折。要持續優化科技創新容錯機制,寬容創新探索中的合理失誤,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建好用好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設技術轉移專項資金,獎勵成功轉化的科技成果;高效運行長三角轉化中心及各類新型研發機構,提高成果轉化效率;健全知識產權保護網絡,加強執法,打擊侵權;推動知識產權與標準協同創新,鼓勵企業定行業標準;做大做強科技創新引導基金,出臺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壯大耐心資本,為創新企業輸血。
攻創新提效能,是釋放創新活力、激發生產潛能的必由之路。讓我們堅定信念,真抓實干,以創新為筆,飽蘸奮進之墨,繪就蘇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