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
2025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江蘇要“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蘇州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更為突出,要落實好總書記的重大要求,必須以產業創新引領科技創新,把科技創新的落腳點放在產業創新上,而這些都必須緊緊依靠企業。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科創體系,其重要性、緊迫性正在加快凸顯。
近年來,蘇州科技企業整體實力走在全國前列,科技企業研發投入產出得到有效提升,科技企業發展綜合生態極具比較優勢。同時,也存在著短板弱項,比如,龍頭型科技創新企業還不夠多等,這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進一步突出和放大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圍繞企業引育、技術突破、成果轉化、生態打造,加快構建完善“四項機制”。
一是構建完善分層分類推進的引育扶持機制。存量方面,需要針對國際競爭力標桿企業、高成長特質潛力企業、產業鏈配套關鍵企業三種類型企業,分層施策、精準支持。比如,對于高成長特質潛力企業,應用場景對此類企業至關重要,參考北京組建獨角獸聯盟、設立應用場景協作中心等做法,推動社會面向企業、企業互相之間開放場景需求和數據。增量方面,一要關注科技招商隊伍建設,可以借鑒合肥作法,培養按照不同產業鏈專班化運作、“產業投資經理”式的專業人才,增強招商專業性和針對性。二要關注新賽道產業布局,與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關于未來產業發展的最新政策措施相比,蘇州相關政策力度、政策顆粒度還有提升空間。
二是構建完善精準有效突破的組織推進機制。一方面,實施“揭榜掛帥”和“賽馬制”的時候,要避免為了揭榜而揭榜、為了賽馬而賽馬,要考慮建立競爭充分的組織推進方式。另一方面,在離岸創新方面,可以考慮把享有技術研發、孵化成果支配權作為政策核心支持標準,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技術攻關效果。
三是構建完善供給需求銜接的協同推進機制。科技成果轉化要以企業和市場需求為牽引。發揮服務企業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指揮棒作用,推動高校科研機構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重視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基地建設,這是跨越“創新死亡谷”、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兩個關鍵環節。優化由龍頭企業牽頭的創新聯合體,系統解決科技成果“找不到”“不好用”“轉化難”等問題。
四是構建完善鮮明鼓勵創新的服務保障機制。加強重點部門工作聯動,為企業緊缺人才、前沿技術、重點項目等提供更多資源支持。持續深化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和推廣轉化。進一步完善聽取企業意見建議的渠道體系,既面向領軍企業、規上企業聽取訴求建議,也兼顧中小微企業、初創型企業的困難挑戰,系統梳理收集到的個別情況、具體訴求,推動面上類似問題的一并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