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開頭,圓桌觀察員都很期待蘇州的“新年第一會”。透過它,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蘇州新一年的工作重點。
今天上午,蘇州如期召開了“2025版”新型工業化推進會議。之所以說2025版,是因為去年蘇州的“新年第一會”就是同一主題。細一對比,兩年的會議,既有大方向上的高度一致,也有具體實施上的層層遞進。
抓工業,歷來是蘇州的“看家本領”。連續兩年把“新年第一會”聚焦到新型工業化上,蘇州如此重視工業發展的背后,究竟有哪些考量、這一次又出了什么新招?值得我們關注。
一
事實上,工業,自改革開放之初,便是蘇州的“強市之本”。早期的鄉鎮工業,走出了“蘇南模式”,也打下了“蘇州制造”的基礎。透過數據,不難看出,工業對蘇州的發展有多重要。
在“文化”與“經濟”兩張蘇州的城市名片中,工業幾乎是經濟這張名片的代名詞。2023年,蘇州GDP規模超2.46萬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1541.4億元,占到近50%。而從今天會議上傳出消息,2024年,蘇州全年預計可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4.68萬億元,穩居全國工業前兩名的位置。
蘇州企業加快推廣智能制造
一位與會企業家告訴圓桌觀察員,從這次“新年第一會”再次聚焦新型工業化,看出了蘇州堅持工業立市、興市、強市的鮮明態度。在他看來,蘇州的未來發展,核心就是制造業,盲目地“退二進三”甚至引起制造業“空心化”,決不是蘇州的選擇。
而當我們跳出蘇州,觀察產業科技新趨勢、國際環境新變化,亦可以看出工業的轉型發展,與2025年國內外經濟格局有著密切聯系。
一方面,新興領域的產業革命愈演愈烈,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先進技術,加快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新能源、無人機、生物醫藥等領域,正成為全球競逐的高點。不緊跟時代潮流和市場前沿的工業,只有衰敗一條路。
另一方面,圍繞關稅等方面的國際經貿摩擦風云變幻,制造業作為國家強盛的最堅實支撐,需要不斷鞏固增強。構建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科技創新體系,讓“中國制造”成為國際市場的“硬通貨”,才是制勝之道。
蘇州提出,全面實施“蘇州智造十大行動”,到2026年打造4個萬億級產業,培育15個超千億級產業,推動規上工業產值達5萬億元。在這之前,2025年有三個關鍵指標:規上工業產值突破4.8萬億,工業投資總額達到2300億元,新供產業用地不少于20000畝。這樣的目標,是蘇州立足自身發展優勢、鞏固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的精心謀劃,也體現了蘇州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中自加壓力、勇挑大梁的責任擔當。
二
目標定了,具體怎么抓?
在今天的會議上,“蘇州智造十大行動”首次提出,圓桌觀察員認為,這既是對蘇州去年確立的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造之城”目標的細化實施方案,也蘊含著蘇州對于做強制造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最新思考。
“蘇州制造”深度融入全球
據大會現場發布的文件,這十大行動分別是產業能級躍升行動、企業固本強基行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行動、產業科技創新提升行動、擴大制造業有效投入行動、蘇州制造品牌提升行動、生產性服務業支撐行動、產業核心人才集聚行動、高水平開放創新行動、營商環境優化行動。在圓桌觀察員看來,它主要回答了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發展的重點問題。蘇州的答案是:城市資源是有限的,抓產業必須抓重點。蘇州產業能級躍升行動的核心,就是鞏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3大萬億級產業,加快推動新能源產業規模突破萬億級,梯次培育一批五千億產業和三千億產業。
二是發展的主體問題。蘇州的答案是:新型工業化最具效率的主體,必須是面廣量大的企業和人才。比如,企業固本強基行動提出,蘇州2025年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00家以上;產業核心人才集聚行動提出,2025年,蘇州新增重大創新團隊15個、市級創新創業領軍人才350名左右。而且,始終堅持開放的眼光,通過高水平開放創新行動,廣泛吸引外資企業扎根蘇州、打造總部、創新發展。
三是發展的驅動力問題。蘇州的答案是:方方面面的支撐要素,資金、技術、品牌、服務是四大關鍵。首先是加大投入,吸引更多大項目落地和資本注入;其次是抓住人工智能這個當下最大的變量和增量,充分賦能制造業提質增效;然后是用品牌戰略,提升蘇州制造的含金量;最后是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延伸蘇州制造的鏈條,創造更大價值。
四是發展的環境問題。蘇州的答案是:通過營商環境優化行動,既給企業吃“定心丸”,也注入“強效針”。一方面,通過實實在在的舉措,護航企業安心發展;另一方面,通過深化“高效辦成涉企一件事”等改革,高效便捷服務企業,真金白銀支持企業。
具體到服務企業方面,蘇州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例如,蘇州在會議上首發推出的“政策明白卡”,通過圖表、流程圖等形式,將政策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參會企業家只需掃一掃,便可實現“一卡在手 政策我有”。
可以說,從整體設計到具體操作, “蘇州智造十大行動”不僅繪就了發展藍圖,也提供了實施方案,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這樣的思考和做法,對各地推進新型工業化,也十分具有參考價值。
三
從決心到行動,在今年的“新年第一會”上,蘇州展現的是大抓工業、發展“智造”的一攬子方案。
與“十大行動”相配套,蘇州推出了支持制造業企業擴大有效投入的十條政策,聚焦項目、企業、載體、要素4個維度發力。
科創載體落地投用
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蘇州這十條政策,第一條便是支持引進高端制造業項目。對新增的制造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達30億元以上(含)的項目,按照項目設備投資的10%,最高給予1億元支持。此外,在企業技術改造和增資擴產、設備更新和智改數轉網聯貸款貼息支持等方面,也給予支持。
對于外資企業,蘇州則給予鼓勵利潤再投資的專項政策。對符合蘇州市產業發展方向的市內外商制造業企業的境外投資者,以分得利潤、股息和盈余公積實施增資、新建、股權收購等權益性投資行為,且年利潤再投資金額超過5000萬元(含),蘇州按照利潤再投資金額2%給予獎勵,單個項目最高獎勵1000萬元。
博世汽車蘇州基地
蘇州的誠意,自然引來了不少企業家的關注,一系列重磅消息接連從會場傳出。
例如,立訊集團副董事長王來勝現場表示,未來三年,立訊計劃在蘇州再投資超100億元。作為蘋果背后的中國制造巨頭,立訊集團于2000年落戶蘇州昆山以來,目前已成立20多家公司,在蘇州累計投資超300億元,年產值近5000億元。這意味著,如果新投資到位,立訊集團在蘇州的產業規模有望再漲三分之一。
蘇州這個制造業的“尖子生”,新年剛開始,又跑起來了。
(圓桌觀察員/零零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