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麓
春節將至,年味漸濃。蘇城各地年貨節、特色市集等春節活動紛至沓來,既滿足市民過年消費需求,也是營造春節氣氛的抓手。過年,過的是傳統、過的是生活,要想年味十足,一定少不了儀式感。
今年是“春節申遺成功”的首個農歷新年,被稱為“人類非遺版春節”。春節既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佳節,也成為全人類共享的文化財富。近些年,也有年輕人認為“年味越來越淡”“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之所以有這樣的感受,一方面是因為物質豐富、經濟發達,人們對過年美食、新年新衣的期待變得普通平常,降低了期望值;另一方面工作節奏快、假日集中,外出旅游人多擁擠也減少了一些舒適感。而“春節申遺成功”無疑為“過年”這個傳統打了一針強心劑,再次激活了大家心底對傳統節日的期待。
毋庸置疑,“非遺春節”中的特色傳統活動,比如舞龍舞獅、魚龍燈彩等,既是傳統技藝展示也是文化傳承。而另一種更家常的形式,比如貼春聯包餃子置辦年貨等生活方式,這些過年系列中儀式感滿滿的行為就是年味的核心內容,是維系民族、家庭情感的紐帶,勾起的是鄉愁,喚起的是熱愛,讓親情、鄉情、民族情相連相親。
在社交網站上,有人問“為什么覺得年味淡了”,而網友的回答“是不是你變懶了?沒給過年來點儀式感?”獲得了高贊。年味就是儀式感。中國人過春節的文化傳統從來沒有變過,而那些儀式感需要人去做、去行動。特別是80后、90后成長為父母,為下一代營造過年氛圍、傳承春節文化更加需要動起來,除了帶孩子參加社會上的春節活動,在家布置新年裝飾、寫春聯貼福字等這些儀式習俗,都能讓孩子感受到過年的特別之處。
當然,過年的風俗因人、因地、因文化而異,但不管在哪里,曾經變淡的年味,都會在我們用心營造的儀式感中濃起來,并留在下一代人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