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王嘉言
上海地鐵龍華中路站,50件西班牙畫作近日以原尺寸復制品形式展出,開啟具有異域風情的光影之旅。陸家嘴站,中國手工藝與法國藝術碰撞出別樣靈感火花。在蘇州,一些地鐵站從外觀到內飾同樣散發著獨特藝術氣息,收獲市民游客好評。
地鐵站的“美學”元素為何備受關注?用“美學”點亮城市公共空間,還有哪些可能?城市如何變得更美?本期留言板,我們討論這個話題。
觀點交匯
推動城市美學蛻變
鳳陽生
如何讓城市更宜居、人民更幸福?城市公共空間的營造是個關鍵所在。以蘇州地鐵6號線為例,31座站點都有專屬的標志,被譽為“最美園林線”。拙政園蘇博站以拙政園“與誰共坐軒”和蘇州博物館“窗格”元素相結合、望星橋蘇大站以蘇州大學內原東吳大學牌樓校門為主形象、瓊姬墩站展示了“瓊姬化金雞”的神話故事……從這些站標里,仿佛能一眼看遍江南水鄉。
其實,何止是地鐵站,從廣場、公園到街道、社區,每一處公共空間都可以通過巧妙的美學設計來煥發新的活力。無論是現代簡約的線條設計,還是充滿地域文化特色的裝飾風格,都能讓廣大群眾在短暫停留中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和文化的底蘊。
伴隨著城市微更新腳步的邁進,城市公共空間“向美而‘新’”正變得越來越迫切。公共藝術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調和劑,是一座城市精神重塑的催化劑,要把更多美術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市公共空間營造中,推動人文味更濃、顏值更高、吸引力更強的公共場所塑造,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造舒心“人文之美”
一止
地鐵站作為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充分融入“美學”元素可有效傳播城市的人文精神、歷史淵源和風土人情。本著“一線一主題,一站一景”原則,蘇州地鐵站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中的精髓,讓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了水鄉彩韻、園林意象、小橋流水等別樣江南美。用“美學”點亮城市公共空間貴在融于自然、巧妙搭配,而不是刻意去矯揉造作、人為造景。還記得地鐵4號線北寺塔站旁的那棵柿子樹嗎?紅彤彤的果子襯著粉墻黛瓦,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拍照。雅致美景配以“柿柿如意”的美好祝愿,被網友譽為“江南美學頂流”。
美化城市公共空間需要在“顏值”和“品位”上雙管齊下。在“顏值”方面,要緊扣街區特色,把“美學”元素覆蓋到所有“城市家具”上。從大到公交站臺、路燈桿,小到果殼箱、休閑座椅,每一件“城市家具”都可以構筑起一道靚麗的城市風景線。而在品位方面,需要不落俗套,在創新中挖掘出城市的最美亮點。在姑蘇區烏鵲橋路,一面巨大網紅墻以簡約的設計風格,突出了文字美學的力量,吸引人們前往打卡。
風雅姑蘇,詩意江南。城市之美不應局限于視覺之美,人文美才是城市美的核心所在。蘇州厚重的歷史,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挖掘,把最美的一面呈現給世人;需要我們講好蘇州故事,傳遞最具城市煙火氣的人文美。
下期話題預告
蘇州雙塔市集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杭州武林夜市燈火輝煌、攤販林立,北京潘家園夜市古玩云集、游客眾多……近年來,趕文化市集已成為年輕人的一種新時尚。
年輕人為啥對文化市集情有獨鐘?文化市集如何更有趣?怎樣讓文化市集成為城市文化生活新表達?來稿請寄:sbpldzl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