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丫
據報道,去年,蘇州城管部門持續推進停車便利化工程,將全市停車“通停通付”作為市政府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強力推進,多措并舉增加泊位供給。截至目前,全市“通停通付”系統累計接入經營性停車場點3271處,平臺注冊用戶32.4萬個,累計為市民提供服務9717萬次。
當下,出行停車絕對是群眾的民生要事。日益凸顯的停車問題,已然成為影響居民生活品質與城市運行效率的關鍵因素。持續推進停車便利化,讓市民游客“好停車”,絕非簡單地增加停車位數量,而是一項系統工程,體現著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水平。
要緩解停車難題,首先要考慮的一定是增加車位,而增加車位必然要精準規劃,設計布局合理的停車設施,考驗管理者的精細化思維。比如蘇州通過換乘停車設施建設、路內停車泊位增劃、零星地塊利用等方式,在學校、醫院、老舊小區、景區、商圈等停車資源緊張的重點區域,合理增加停車泊位供給,大大緩解停車壓力,提升市民的停車體驗。這樣的精準規劃體現在對土地的高效利用和精準對接需求,確保停車設施與城市發展和居民需求相匹配。
現代科技是實現“好停車”的有力助推器,也是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舉措。智能停車系統廣泛應用,使停車場管理步入智能化時代。車牌識別系統、車位引導系統、線上繳費系統等,都能讓車主快速出入場、精準停好車。比如去年,根據《推進全市停車“一個平臺 通停通付”工作方案》,蘇州完成市級停車平臺建設,通過“蘇周到—無感停車”平臺,即可無感支付、賬單查詢、停車導航,為車主帶來極大便利。
持續推進停車便利化,當然還需要持續的創新思維,不斷挖掘現有資源潛力。比如共享停車,鼓勵協調機關、企事業單位在非工作時間將內部停車場對外開放,實現停車資源的社會化共享,等等,都是解決停車難題的創新之舉,背后彰顯的是精細化管理對資源的高效整合能力。
停車“有位”,就是為幸福“增味”。推進停車便利化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生動實踐,它不僅提升了城市交通的運行效率,還持續增強著居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為城市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