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麓
近日,蘇州姑蘇區舉行青年人才“安居行”,推出“人才安居一件事”,成立“人文菁英社區”,并組織200多位青年人才實地考察區域樓盤,讓青年人才真正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安、能成業。
在城市化進程加速的今天,“搶人大戰”早已從單一的政策優惠轉向城市軟實力的全方位比拼。蘇州姑蘇區推出的青年人才“安居行”活動,以“安居”破題,以“人文”點睛,不僅為古城人才戰略提供了新思路,更展現了一座千年古城擁抱青才的智慧與誠意。
讓青才“安居”的創新之處,在于將人才政策從“輸血式補貼”升級為“生態型服務”。整合購房補貼、貸款辦理等多項業務的“人才安居一件事”,本質是通過政務服務流程再造,降低青年扎根古城的制度性成本。這種“一攬子解決方案”直擊青年群體租房購房過程中手續繁瑣、信息不對稱的痛點,體現政府從“管理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而組織實地探盤、打造“人文菁英社區”等舉措,則將冰冷的政策條款轉化為可感知的生活場景,讓人才在觸摸古城肌理的過程中自然生發歸屬感。數據顯示,姑蘇區去年人才落戶數同比增長顯著,“才舒心”直播解讀人才落戶等政策,8場吸引4.7萬人次觀看,印證了政策創新與傳播方式迭代的雙重效應。
更深層的價值在于,姑蘇區正探索歷史街區保護與青年社區營造的共生之道。通過青年徒步探訪古城、文藝聯誼等活動,巧妙地將平江路的風雅、閶門外的市井轉化為人才社交的文化資本。這種“以人活化空間”的策略,既避免了粗暴的商業化改造,又讓年輕群體成為古城文化傳承的新載體。
城市與人才的關系,從來不是簡單的“引鳳筑巢”,而是“以巢育鳳、鳳舞巢新”的共生演進。實踐證明,人才政策既要有解決現實痛點的力度,更需具備文化共鳴的溫度。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青年才能在城市更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