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麓
蘇州“12356”心理援助熱線已正式運行,為市民提供“一號通達、全天響應”的心理援助公益服務。 這條心理援助熱線的開通,固然讓市民擁有了觸手可及的心理支持入口,但更值得關注的是這條熱線背后傳遞出的理念:技術是工具,人性關懷才是治愈心靈的良藥。
“聽”比“說”更讓人治愈。在快節奏社會中,人們往往被教導如何高效解決問題,卻鮮有機會完整表達情緒。蘇州心理援助熱線的核心邏輯,恰恰是讓技術退居幕后,將“傾聽”置于服務的起點。當來電者無需擔心被評判、被催促,甚至無需自報姓名,一通電話便成了純粹的情感容器,這種“不解決”的包容,反而讓情緒有了自然流淌的空間,而“隨時可撥通”的承諾,便是社會給予的最溫柔托底。熱線的另一重價值,在于將專業化服務轉化為有溫度的行動,專業力量不是高高在上的指導者,而是陪伴者、支持者。
這恰是算法與AI難以替代的。當人工智能客服逐漸普及,蘇州選擇讓人性化服務站在前臺,恰恰印證了心理健康領域的特殊邏輯:危機的化解不僅需要策略,更需要共情;壓力的釋放不僅依賴方法,更需要信任。
“一號通達”縮短了求助的距離,但真正抵達人心的,始終是熱線那端的一句“我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