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仲
從4月28日起,蘇州市級以上勞模工匠和縣級勞動模范在職期間參加國家認可的普通高校學歷繼續教育高起專、專升本學歷提升,并取得相應畢業證書的,全額報銷學費。近日,市總工會印發《蘇州市勞模工匠學歷提升學費全額報銷實施辦法(試行)》,助力勞模工匠學歷提升,拓寬成長賽道。事實上,市總工會一直積極探索創新服務機制,助力職工學歷提升。從2014年啟動“一線職工上大學”計劃以來,截至2025年1月全市已有超4萬名職工實現學歷提升,各級工會組織補貼學費4384萬元。
城市與人才共榮共生,如果我們對人才的定義早已跳出了高學歷、名校背景、科研成果顯著這些相對學術化的標簽,大量從事一線崗位實力過硬的技能型人才就能被看到、被認可。作為制造業大市,技能人才以及職工的技能水平關系蘇州制造業的成色。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蘇州從“制造之城”邁向“智造之城”,人才是撬動高質量發展的支點。職工學歷提升補貼學費,對勞模工匠繼續教育全額報銷,這不僅是褒獎,更是“投資于人”,以“人的進階”回應“產的躍升”,用“城的溫度”滋養“才的高度”。
面對技術迭代浪潮,一線職工技能提升只有逗號沒有句號,用學費報銷政策鼓勵技術能手從車間走向課堂再回到車間,讓他們在學歷教育中習得系統思維,又帶著現代產業體系的知識基因重回生產線。聚焦人的發展,產業工人收獲的不只是學歷證書,人才進階積蓄發展勢能,個人的成長勢能聚合成產業躍升、城市發展的向上動能,真正的產城融合既要讓產業扎根沃土,更要讓人才向上生長。
在蘇州的產業版圖上,勞模工匠技能群體既是傳統制造業的脊梁,又是新興產業的先鋒,他們扎根一線,對技術痛點的感知最敏感,對工藝改進的需求最迫切。當這些實踐經驗豐富的產業工人獲得系統化理論武裝,產生的“化學反應”將不可估量。可以說,“工匠+學者”復合型人才是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推動“蘇州制造”向“蘇州智造”躍升的關鍵力量。蘇州的發展密碼始終鐫刻著“得人才者得天下”的智慧,為產業工人鋪就進階之路便是制造業強市對人才戰略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