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滸萱
前不久,昆山周莊以“一次購票終身免費”政策引發全國關注。作為首個推行此政策的5A級景區,周莊將原價100元的門票轉化為“終身通行證”,游客僅需實名登記即可無限次入園。這一舉措看似舍棄了短期門票收入,實則瞄準了更深層次的文旅經濟邏輯:以“流量紅利”替代“門票壁壘”,重構景區與游客的價值關系。
數據顯示,清明假期三天,周莊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同比增長顯著。政策帶動下,景區內民宿、餐飲、文創等二次消費快速增長:1萬杯免費咖啡兌換帶動周邊店鋪銷售額翻倍,沈萬三主題文創擺件銷量激增300%。這印證了周莊的轉型邏輯——通過降低門檻吸引高頻次、長停留的游客,將消費場景從單一門票延伸至全產業鏈。正如景區負責人所言:“門票是入口,服務與體驗才是留住消費的核心。”
2023年周莊游客量較2019年下降超30%,與烏鎮等同系列景點差距拉大。然而,政策調整后,景區通過多元化收入結構對沖風險,延長消費鏈條。沉浸式演藝《只此周莊》半年內演出350場,吸引12萬人次購票;元宇宙體驗項目將游客停留時間延長至6小時以上,帶動餐飲、住宿需求。激活夜間經濟,釋放夜間消費潛力,民宿入住率提升至90%。此外,蘇州同步推出3.4萬個免費停車位、規范旅游拍攝等配套措施,形成“服務口碑—游客增長—消費提升”的正向循環。
有不少失敗案例在前,周莊也在摸索著自己的路:“門票讓利”需與業態升級同步,通過差異化體驗留住游客,避免陷入“低價—低質—低客流”的惡性循環。周莊的實踐并非孤例,其折射出中國文旅產業從“門票經濟”向“體驗經濟”轉型的共性路徑。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以文創產品實現“門票40元,消費400元”的營收奇跡;無錫拈花灣通過場景化商鋪設計,讓游客為“情緒價值”買單。然而,轉型亦面臨深層挑戰:同質化競爭仍是最大痛點。全國2800多個古鎮中,超50%的游客認為“千鎮一面”。對此,周莊將游客視為“長期用戶”而非“一次性消費者”,通過降低重復游覽成本培養忠誠度,“沈萬三家宴”沉浸式演出、AR導覽等技術應用,將文化資源轉化為可參與、可傳播的體驗產品;政府、景區、商戶共建服務網絡,體現城市級文旅生態的支撐力。
未來,文旅經濟的競爭將會越來越依靠“目的地生態”的構建。正如烏鎮通過戲劇節、互聯網大會實現品牌躍升,周莊亦需以“終身免費”為起點,持續孵化文化IP、優化服務生態,方能從“中國第一水鄉”進化為“世界級文旅樣本”。這場轉型不僅關乎景區存續,更將重塑城市競爭力——當游客因“終身免費”而來,卻為“獨一無二的體驗”留下,文旅經濟才能真正成為城市發展的永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