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波臺
4月24日,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在“東方紅一號”發射55載之際開啟第20次神舟問天之旅。舉國同歡齊振奮,共同見證我國航天事業在第十個“中國航天日”書寫新的傳奇!
五十五載叩蒼穹,中國航天寫傳奇。55年前的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承載著第一代航天人的夢想,叩開通往宇宙蒼穹的大門。自此,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奮斗、奮勇向前,書寫出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傳奇故事。從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首飛成功,到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船讓浩瀚太空迎來第一位中國訪客,從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實現千年奔月夢想,到“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背軟著陸……一項項“第一次”的突破,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也在浩瀚宇宙中銘刻下了“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豐碑。55年后的今天,“天宮”會師、“嫦娥”奔月、“天問”探火、“羲和”逐日、“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奧秘,既是“東方紅一號”歷經半個多世紀的事業賡續,更是以航天夢助推強國夢的時代回響。
星河浩瀚無止境,九天攬月夢可期。從“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到“手可摘星辰”再到“可上九天攬月”,探索浩瀚宇宙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從未止步的追求。正如今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海上生明月,九天攬星河”,作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2025年探月工程及更遙遠的太陽系行星和衛星探測工程將迎來一系列新的突破和發展。以探月工程為例,鎖定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的目標,包括新一代載人飛船、月面著陸器、長征十號運載火箭,新型登月服、載人月球車等多個關鍵系統,正在緊鑼密鼓地研發中;今年我國還將發射天問二號探測器,對近地小行星實施樣本采集并返回,同時對主帶彗星實施伴飛探測……從“東方紅一號”遨游太空到“嫦娥家族”書寫探月新篇章,再到天問系列開啟“攬星河”之旅,我國航天事業正闊步邁向更浩瀚的宇宙。
科技頂天又立地,賦能百業向未來。載人航天是當今世界技術最復雜、難度最高的航天工程,代表了一個國家在科技領域的實力。每一次叩問蒼穹,既是中國航天步履不停攀登科技高峰的足跡,也不斷推動航天科技與生產生活深度交融,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質動能。據介紹,神舟二十號任務將以斑馬魚、渦蟲和鏈霉菌作為研究對象,開展3項生命科學實驗,其中渦蟲空間再生實驗是國內首次開展。從“太空稻種”在地面孕育后代,到“太空養魚”實現我國在太空培育脊椎動物的突破,再到“太空晶體”順利生長,將為地面新材料制備提供指導作用……以“造船為建站,建站為應用”為導向,我國空間站空間科學實驗和成果轉移轉化成效顯著,4000余項成果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此外,“北斗”導航全球,“風云”預知天象,通信衛星聯通世界,航天科技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標注出航天強國夢新的高度和廣度。